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车杰蓉谢兴瑞 通讯员邹玉芳邱秋梅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生命,孕育万物,以最质朴的方式为世界奉献。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做好治水文章?近年来,茂南区水务局以“党建+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导航仪”,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助推器”,积极实施“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的“党建+项目”工作机制,从而唱好了一首首治水惠民歌,描绘了一幅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的美丽画卷……
打造“红色驿站”
党建跟着项目走
水务工作者常说的一句话是“流动的是水,留住的是心”。如何把员工的心留住,连在一起?茂南区水务局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以支部凝聚力量,以党员引领工作,打造“红色驿站”,在项目工地的办公区建起了“党员之家”,开辟“党员阅读角”,“制度上墙”等,以此增强工地党建工作的直观性、教育性。分散在各个项目工作中的流动党员,在工地上的“红色驿站”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在此学习,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了责任意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身边群众的积极性,增强项目建设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项目整体的建设水平。
项目工地上的临时党支部对水务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茂南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设岗定责,使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工序有党员盯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撑着,及是监察,实时监控。”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形成了“党组织围着项目转,党员干部盯着项目干”的良好工作局面,扎实推动了“党建+品牌”项目,真正让党建进入工地,党旗飘扬在工地上,为按时高质推进项目建设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攻坚克难为民生
模范先锋走在前
据了解,在整治河流时,茂南区水务局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部署,召开党组会研究,在如何安排、部署中小河治理工作中,强调督促党组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落实责任抓党建促工作,形成机关抓党建的合力。
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工地的党员、施工员创新开展专题学习,茂南区水务局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让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提神振气。同时,项目工程所在的村与工地流动党员联合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先锋队”成员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人做起。如在治理低山陂桂山河段时,河道被一些群众围截起来养鱼,养鸭,施工员欲清理塘坝时,被鱼塘主人阻挠。占河为塘,有悖水利法规,导致河道阻水严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管理工地的党员找到鱼塘主人,与他谈心。老人回忆过去艰苦岁月,动情地说:“我是村里最早的一批党员,有数十年党龄,低山是我家,我不带头谁带头?我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好自己的美丽家园。”在他的带头下,其他违建户纷纷自行清理了河障。
在项目工地上的各项工作开展中,党员要身先士卒,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茂南区水务局组织全系统党员到该河段植下500多株铁冬青树。工地施工员、镇村干部等一起参与植树绿化、环境整治活动,助力美化乡村。在治理泗水河山阁禄村段时,党组成员带领党员干部反复深入现场,与设计方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同时,茂南区水务局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开工前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同时签订施工合同、廉政建设责任状,邀请茂南区检察院领导授课,打好廉政预防针,防止“工程上马,领导下马”现象。施工过程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套措施、一支好的施工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责任。茂南区委、区政府督查室不定期深入工地现场督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倒逼参建单位保证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清正廉洁建设水利,实现了流水不腐。
抓好工艺保质量
实施河长制管理
流经茂南区的河流主要有袂花江(16km)和小东江(27km)。近年来,茂南区水务局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积极开展“党建+”(凝聚党建合力攻坚河道治理)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51亿元,共治理河道165.05公里,修建各类水利设施54处,大大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目前区水务局完成了袂花江北淦段堤防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一期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中小河流治理二期项目。
在项目施工时,为了保证质量,茂南区水务局把抓工艺作为施工的重点。如泗水河山阁禄村段为沙质土堤,洪水一来极易冲崩河堤。在整治这段河堤时,区水务局在全市率先使用高速公路钢筋砼打格护坡植草皮的新工艺,把全线堤围防洪标准提升到20年一遇。此举既美观,又有效地保护了河堤的安全。2018年中小河流治理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对此纷纷赞好。
2017年6月,茂南区先后实施河湖长制工作,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设河长249名,由党政主政担任河长,从2018年起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87万元河道管护经费,还安排资金清理河道。
为了加强河道建后管理,茂南区还成立了护河志愿队。区、镇、村三级成立志愿者护河队,由镇主职带领辖区党员干部参与日常巡河、宣传。至目前止,各级河长累计巡河9655人次,发现问题602个,现场整改399个,发出整改通知书后完成整改193个。同时加强保护河堤的宣传,组织工地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学习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施工现场设置前后对比图,同时通过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南方+等广泛宣传河长制相关知识。建立河长微信联系群,及时上传巡河发现的问题。在《茂名日报》刊登治河护河理念,将“爱河”理念送到群众手中。利用校园载体开展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如利用学生早操契机,宣讲河湖保护管理教育知识;开展“珍爱河湖,保护生态”主题班队会活动;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倡议书〉等,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会,将河湖保护理念推向深入。
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增强河道行洪功能
茂南区水务局自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以来,大大加强了防洪能力。通过生态治理,改善了河道周边环境,通过对河道采取清淤、砌坡护岸等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中小河流的行洪能力。近几年来,茂南区虽受到多轮强降雨,但未造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小河流项目实施以来,全区9个镇1个开发试验区,减少灾害损失达4.85亿元以上。例如以前泗水河山阁镇禄村段每逢降雨量达到70至80mm,就有大面积农田受浸,当地群众对“年年受浸,一下雨河水就上岸”的情况苦不堪言。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后,2017年1月以来,经受了多次降雨量超过120 mm的洪水考验,没有再发生以往受浸情况。又如新坡镇合水段,2013年尤特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出现了大片农田和村庄受浸的情况,在白沙河清淤工程完工后,去年该镇经受住了日降雨量为90mm的洪水考验,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升,保障了汛期安全,当地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泗水河,由于过去缺乏治理,导致杂竹杂木丛生,河道行洪功能减弱,堤防防洪功能退化。茂南区水务局为此投入4500多万元对14公里长的河道进行治理,通过开展清淤、疏浚、清违、修建砼挡土墙、抛石护脚、种植草皮等有效地恢复了泗水河的行洪能力。
保护人文历史
维护生态平衡
茂南区水务局通过实施“一河一策”,因地制宜,因形就势,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达到整合资源、放大效益、共建共治的效果。金塘镇桂山河低山段的低山陂有300多年历史,是茂南乃至茂名现存最古老,至今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在保护原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修复水陂翼墙、清淤河道等,恢复了水陂灌溉引水功能。同时,党员干部带头清拆了周边的临时建筑,新建了小广场、人行栈道等,使百年古迹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从而延续了乡村文脉,留住美丽乡愁。
在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时,茂南区水务局在设计上注重保护河道的天然特色。如低山陂河段,坚持“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理念,在不改变沿岸古迹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实施治河、绿化堤路工程,使治理后的河道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又如白沙河合水段,以河流治理为轴,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好了,合水、泗水等河段不时可以看到白鹭在芦苇中翩然起舞,河里小鱼小虾悠闲地游来游去。
在治理低山陂河段时,茂南区水务局在上游桂山河段建设了小公园、栈道,亲水平台,附近许多村民晚上到公园跳舞、散步。合水、禄村等河段治理后,已成为美丽乡村旅游新景点,成了市民旅游休闲地。通过生态、休闲、亲水平台的美景,也实现了乡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多羸。
小东江、袂花江河流段近年来的喜人变化,体现了茂南水务工作人员在新时代不懈奋斗的激情,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核心战斗力。未来的日子,相信他们会用跨越发展的步伐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听消费者讲述所遭遇的消费“陷阱”(上) 消费无票据 市民维权难
消费者进行预付卡消费要谨慎。本报记者甘杨松摄3·15特别报道本报记者周燕红编者按我们的生活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