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新闻 茂南新闻 电白新闻 高州新闻 化州新闻 信宜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茂名 > 茂名新闻 > 正文

栉风沐雨六十载 筚路蓝缕砥砺行 茂名:因油而兴,向魅力城市蝶变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3-20 06:40   http://www.kcqsx.com/


绿意盎然的茂名。丘立贺刘栋铭摄

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好心湖北偏西方向,由两栋旧厂房改建而成的露天矿博物馆已布展完毕。数天后,这个建筑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将在庆祝建市60周年的日子里迎来开馆时刻。

好心湖倒映着茂名建市一甲子的岁月峥嵘。1959年建市的茂名正是以这里为原点,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方油城”;奋起直追的茂名也正是以这里为拐点,转变发展理念全面修复矿区生态,奋力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

昔日拓荒创业的油城,如今正阔步向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魅力城市迈进。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指出,最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是茂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茂名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们拥有了契合茂名发展规律和现实需要的新目标、新定位。

拓荒创业因矿山而起的城市

一到周末,露天矿生态公园里游人如织。“先有露天矿,才有茂名市,茂名因油而兴。”黎安兰是露天矿最后一任矿长,常“回家”看看的他站在好心湖边感慨万千:当年热火朝天地开矿炼油的情景已然不再,露天矿经过数年的生态修复,正逐渐变身为公园和绿洲。

1956年,在历时3年勘探发现这里的油页岩矿可开发100年、年产100万吨原油后,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母页岩炼油厂。

1958年8月,这座日后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山破土动工,上万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从五湖四海汇聚茂名,直接促成了1959年茂名撤县建市。

从1962年正式投产至1993年1月停产,茂名露天矿累计开采油页岩1.02亿吨,生产页岩原油292万吨,相当于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的24倍。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那个石油紧缺的年代,还是为国家甩掉“贫油国”帽子和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从采矿炼油工业中崛起的茂名市,被称之为“南方油城”。直到今日,茂名转型以加工进口原油为主,发展成为了中国石化产业的龙头城市。

因生态及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价值3000亿矿藏只开采2%储量的露天矿于1992年全面停采。2014年开始,抚平这一历史“伤疤”的引水、种树、建馆、修路四大工程一一铺开,南中国规模最大的露天矿坑成功转型生态公园迎来第二春。

生态红利不断刷新茂名的高颜值。作为一座重化工业城市,茂名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三,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全省第二。2018年,茂名再度上榜“中国百强城市”。

多核驱动建设向海而兴的滨海城市

“一条马路两栋楼,一个公园两只猴。”这是建市之初茂名市区中心河西的真实写照。今年90岁的茂名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邓刚清晰记得,从建市之初的1959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整整20年,茂名市区的建成面积仅有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7.5万人。

在茂名市中心城区,一条命名为油城路的主干道横跨东西,增序延伸。油城一路位于建市开始时的河西老城区,油城十路则在新近开发的茂名大道以东片区。油城路的延展,见证了茂名市区由小到大的滚动年轮。

近些年来,茂名经济发展渐渐摆脱了石化独大、结构相对单一的“单核”之貌,呈现出一派“多核驱动”发展之势。茂名在石化产业“主核”不断做强拉长,形成规模优势的同时,还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另外五大主导产业。

2017年,茂名在央视首季《魅力中国城》赢得总分第一,如巨石投水荡起无边涟漪,“冠军光环”不仅让茂名成为吸睛的旅游目的地,还激发起全域旅游热,推动“南方油城”向“南方游城”蝶变。

分析指出,茂名未来发展最有效的突破是海洋经济的突破。抓住亿吨大港博贺新港区开港新机遇,茂名及早谋划落实临港产业布局,及早推进滨海城市建设,提高港业城联动发展能力,推动茂名形成高质量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态势。去年,《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获省批复,建设向海而兴的滨海城市有了明确指引。

2018年,茂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2.18亿元,突破30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50%,居全省首位。继2017年茂名常住人口增量首次比户籍人口增量多3.11万人后,2018年,继续保持增多的势头,常住人口增量比户籍人口增量多4万多人,城镇化率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茂名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4岁,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好心为源传承发展城市文化根脉

茂名的文化根脉源远流长。位于滨海新区的冼太夫人故里,冼太夫人铜像正端坐在中轴线。冼夫人历三朝,稳定岭南,收复海南,除暴肃贪,保境安民,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巾帼英雄第一人”。《隋书·谯国夫人传》记载,冼夫人晚年告诫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好心”,既是冼夫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茂名这座城市独特的灵魂。近这些年,茂名从全市层面将“好心精神”予以提炼,打造“好心茂名”文化品牌。

在露天矿生态公园,矿坑湖被命名为好心湖;好心茂名人、好心茂名家庭、茂名好网民评选等活动相继举行;好心公园、好家风公园鳞次栉比,“好心茂名”LOGO随处可见。2018年茂名评选的十大文化名片中,好心湖位列第一,冼夫人位第二。

系列创新举措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通梗阻,在润物无声中有效促进了乡风民风的转变。社会“好心效应”持续发酵,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广东省道德模范3人、“中国好人”9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城市的精气神正在产生质变,城市的发展理念也随之转变。在“好心文化”的浸润下,城市文化根脉得到了传承发展,茂名的城市生态也得以重塑——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自然环境持续改善,民生实事稳步推进……

茂名应势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好心平安茂名。“四城同创”是城市精气神由颓转兴的一种体现,更是城市自信的一种展现。

如今,在茂名的青山绿水间,绿色发展理念与惠民爱民“好心精神”融为一体,为打造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进行有益的探索。

■特写

茂名石化老员工、露天矿最后一任矿长黎安兰:

拓荒精神激励年轻城市生生不息

“先有露天矿,才有茂名市,茂名因油而兴。”今年83岁的黎安兰,嘴上常挂着这句话。

黎安兰是露天矿最后一任矿长,祖籍梅县的他把青春挥洒在了茂名大地上。1960年,他从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后来到矿区工作,1983年当副矿长,1985年任矿长,1989年离任,他在矿区工作近40年。

黎安兰对露天矿建设初期记忆犹新:来自五湖四海的十几万建设大军,靠着肩挑手提板车拉,在茂名公馆的雷打岭附近打响了“挖岩取火”大会战。他们先在雷打岭建起一座小型试验炉,进行油母页岩提炼原油试验。接着兴建了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炼出一桶桶油。

“从装置规模化投产到停产,累计矿山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黎安兰回忆,工人最多的时候有3600人,工人们住在矿山边上的平房里,条件很简陋。“那时候没有奖金,只有工资,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每天上班8小时都是拼命挖矿,每年产量10万吨。”黎安兰说,当年露天矿建设者留下的拓荒精神,至今仍激励着茂名这座年轻城市生生不息的奋斗。

近几年,茂名利用原矿区建成露天矿生态公园。“露天矿是茂名市的发祥地,不能让露天矿成为城市的"疤痕"。”黎安兰说。

黎安兰尽管对关停露天矿深感惋惜,但对于生态修复的意义看得更通透:“矿藏好比"及时雨",挖一挖效益立竿见影,但我们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长流水"!”

南方日报记者刘栋铭顾大炜

新闻推荐

来吧!周六一起参加好心湖健步行 助力“四城同创”见证美丽蜕变 ◎活动令

扫二维码交费报名学生记者们,这段时间是否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创文、创卫“双创”活动呢?其实,咱茂名正在开展“四...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栉风沐雨六十载 筚路蓝缕砥砺行 茂名:因油而兴,向魅力城市蝶变)


 
频道推荐
  • 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
  • 捡垃圾挑战赛,你敢应战吗? 由市公安局新闻中心发起 已有15个单位应战
  • 茂名市国家安全教育展引得无数市民入场参观
  • 茂名地区首家省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落户高州 在群众“家门口”开通救心“高速路”
  • 第15场! 茂南公安文茂南公安文艺轻骑小分队艺轻骑小分队昨又为师生群众送法送戏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