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镇革命史迹展览馆
文/图李文才丘立贺
祖籍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的六位离退休老人撑起茂南区鳌头古镇红色文化一片天,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他们分别是:吴超君、陈希、郑琦、郑栋裕、庚胜、林秀英。
往事还得从2006年上半年说起,当时茂南区鳌头镇北淦村委换届选举全省倒数第一,拖了省后腿,吴超君同志临危受命,敢于担当,兼任后对北淦村委选举进行了深入调研,家访了北淦60%村民群众,并召开党员、村民小组长等座谈会80多次,每次座谈会都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每次会议都教唱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期选出群众满意的村委班子。选举后吴超君同志看到村中道路臭水横流,每逢下雨泥路泥泞坑坑洼洼,农民担水淋菜时亚源、成佳嫂两位妇女曾摔伤住院,学生到镇中学上课时走的是羊肠小道,吴超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村民强烈要求下,经上级批准,吴超君留下来利用半年时间与村民一道对村里环境进行大整治,并把30多个臭水坑渠填平,还发动老板捐资,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建立连接各村团结桥,开通了环村路,并建起了四米多宽通往鳌头圩内小学中学等五条二十多公里水泥硬底化村道,全体村民笑逐颜开。在准备欢送吴超君回公安局工作时,鳌头镇鳌头圩乡亲父老又齐齐找到了他,要求他留下来协助治理破烂不堪连路都不能走的鳌头圩街道。这可是把吴超君难住了,鳌头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镇内文物古迹破破烂烂,镇内飞马、北淦等村是著名革命老区,有着十多处红色遗址和文物,镇内街道东、南两面出口被居民乱搭乱建乱卖,还有西横巷一条叫“摸奶街”人行都只能侧身行过,街道出入口只能人行通过。吴超君同志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遗址,他又接受任务并先后找到陈希、郑琦、郑栋裕、郑庚胜、林秀英几位老人一起努力,撑起茂南区鳌头古镇红色文化一片天。
他们为了保护鳌头镇革命老区红色革命遗址和鳌头镇古迹,向镇委、镇政府作了多次详细汇报,得到了镇委、镇政府重视和支持,批准成立了以吴超君、陈希、郑琦、郑栋裕为鳌头镇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成员。没有资金怎么办?鳌头镇委、镇政府引进了民营企业茂名市金鳌旅游开发公司,联合发掘文化古迹,保护红色革命文物。
十年来这六位老人为了调查文物古迹走访了圩镇和镇内群众,饿了就自费买些饼干,口渴了就到居民家喝些粥水,中午在镇上弄些冬瓜豆腐白菜吃饱就好,并不讲究。为了摸清文物底子和真实史料,他们三十多次到区、市、省档案馆找史料。这六位老人不计时间,不要报酬,对古镇革命遗址和文化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方案,向镇委作了汇报,得到了镇和区领导重视。在上级文物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市、省文物专家指导下,先后对镇内的文武帝庙、古衙门遗址、泰升饷当、古井、尼姑庵等多处文物古迹按修旧如旧进行有序修复。鳌头文武帝庙、鳌头泰升饷当先后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鳌头古井、鳌头古衙门遗址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尼姑庵多善堂、塘扎古民居被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修复了东城门、南城门、鳌头古戏楼、清代状元林召棠粥店。在镇委正确领导下,在飞马革命老区基础上,2010年又在镇内建成了鳌头革命史迹展览馆,收集了革命文物300多件。在区、市文物部门支持下,鳌头博物馆和镇金鳌旅游公司强强联手,在省文物局支持下成立了600平方米两层的茂南区博物馆,在博物馆二楼展出文物1300多件套,并分别成立博物馆古衙门、泰升饷当分馆,展出古碑和民俗文物供人们参观,并争取中央对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这六位离退休老人都兼任博物馆讲解员。十年免费开放,每年接待群众二万多人,据统计共免费接待群众二十七万人次(含学生),其中接待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友人华侨五批100多人次,得到外国友人赞扬。
正当六位老人在默默无闻工作,略见成效时,郑庚胜、栋裕两位老人因病先后离世。痛失战友,万分悲痛,参加了追悼会后,四位老人为完成他们的夙愿,抹干了眼泪,化悲痛为力量,为保护文物古迹红色文化坚持继续前行。在此过程中有个别不怀好意的人插手在革命史迹展览馆前建起一排违章建筑阻止群众入馆参观,鳌头镇党委书记谢开荣同志对此事非常重视,组织镇和村委干部200多人将此违章建筑彻底拆除,群众得以正常参观。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鳌头文化,林秀英除了参加鳌头圩文物保护工作外还发挥了她的专长,原是鳌头业余粤剧团团长,她为了将鳌头文化发扬光大,在各级支持下组建了茂名市桃花粤剧团,该团连续多年获中央文化部门多项殊荣奖,现在林秀英同志是茂南区鳌头镇粤剧非遗传承人。近来又传来喜迅,省文物局授予南粤古驿道十五条重大发现,鳌头古道是茂名市唯一入选的古驿道。
原来断壁残墙,破烂不堪的鳌头,现在批准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省古村落,鳌头革命史迹展览馆被批准为茂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茂名市委党校教学基地,茂南区关工委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省民政厅和市区民政局联合拍摄《鳌头古镇》电视专题片向全国播放。
新闻推荐
通讯员梁宇本报讯日前,茂南传来喜讯,该区公共服务中心和茂南移动沟通100+迎宾营业厅分别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