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杰祺李康华
2018年12月6日至7日,珠海特区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孙锡炯一行六人,冒着寒风细雨来到结对帮扶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慰问贫困户,调研检查督导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这是珠海特区报社结对帮扶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期间的一个缩影。
珠海特区报社自2016年4月对口帮扶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以来,在珠海驻高州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报社领导班子与驻村干部、镇村干部、协同作战,精准施策,凝聚合力,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百香果项目带动101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委会位于沙田镇西北部,方圆9.6公里。距离高州市区22公里,属丘陵地带,以种植水稻、何首乌为主要经济农作物,盛产荔枝,龙眼等果木,沙田储良龙眼素有“龙眼天下第一镇”美誉之称。
“如今要是说起沙田的水果特产,我认为百香果也应列入其中。”珠海特区报社驻沙田村干部龙金明笑着说。原来,珠海特区报社精心筹谋打造的沙田村沙龙百香果综合种植基地,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获得珠海市新一轮精准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奖励金35万元、45万元、20万元,共计100万元。龙金明欣喜之余,知道这是珠海特区报对口帮扶沙田村三年来的优异成绩单。
深冬季节,记者走进沙龙百香果综合种植基地,能看到棚架上挂了不少果实,其中有一些长得特别好。“这些都称之为黄金果,这些果是百香果里面极好的,收购价达7至8元。”龙金明说。走访中,记者留意到有一些务工人员正在基地帮忙打理,龙金明表示,这些务工人员里有一部分是贫困户,他们为贫困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务工每天70元,平常是田间管理,进入收获期后负责采摘。一般每月有20多天在工作的话,一个月下来可有1600至2000元不等的收入。”龙金明表示,现在沙田种植百香果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他们鼓励并免费给贫困户发果苗,定期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追根溯源。2016年,在珠海驻高州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珠海特区报社领导与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开展精准识别、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谋划帮扶产业发展宏图,制订三年帮扶规划。
2016年8月,珠海特区报社、沙田村民委员会结合当地实际,联合高州市高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高州市森宝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沙田村沙龙百香果综合种植基地。基地规划面积600亩,总投资300万元,建成投产实现经济收益全额反馈贫困户及村集体,促进增收脱贫。将贫困户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让贫困户全产业链参与,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让贫困户学到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目前,沙龙百香果种植项目已完成首期投资200多万元,种植百香果面积达200多亩。基地建设成效令人欣喜,优质百香果供不应求,预计实现年经济效益95万元,该项目带动350户农户,其中101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多产业联合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除了扶持百香果产业,2017年,珠海特区报社、沙田村委会与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打造千亩规模的燊马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基地规划面积为2800多亩,总投资已超过1000多万元,带动350多户农户、贫困户在基地就近务工、科学种植。
2018年11月,在沙田村对口帮扶单位珠海特区报社的帮扶、引荐下,沙田村通过建立春沙肉牛养殖基地,将1206300元各级统筹资金投入春色合作社牧场使用,使牧场形成资金的造血功能,以扩大生产经营,扶持沙田村贫困户实施肉牛产业脱贫项目,预计每年收益102535元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资金,由村委会按相关文件要求分发给贫困户。带动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加快推进村、户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带动沙田村、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目标。
2018年11月21日,沙田村101户贫困户获沙田村沙龙百香果综合种植基地、沙田村燊马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两基地固定比例率收益红利54万元。沙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增收2600多元,无劳力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至此,2017年、2018年沙田村贫困户两年间共获两基地固定比例率收益红利108万元。沙田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帮扶、助学显真情
珠海产业扶贫真扶贫,扶真贫。2016年沙田村有贫困户112户260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现有贫困户101户235人,其中五保户32户32人,低保户46户128人,一般贫困户23户75人,有劳力贫困户52户175人。经过精准帮扶,已实现92户199人稳定预脱贫,其中2016、2017年分别预脱贫62户109人、30户90人。
今年47岁的周怀创,是沙田村委会山翠园村的贫困户,精神失常,多次前往医院医治无果。他一家五人,3个女儿分别就读初中和中专学校,家庭负担沉重,仅靠妻子周颖在家务农艰难维持生活。
自2016年4月,珠海特区报社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沙田村后,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核查时,了解到该户的实际困难后,依照程序将其纳入一般贫困户。同年参加危房改造,他全家人住上新房子。2017年1月,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按照政策,将周怀创一家纳入低保户,他们每月能领到980元低保金。其3个女儿也享受到教育生活补助和学费补贴。
小卢是高州市沙田村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户,家庭相对困难,他今年参加高考,被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录取,一年的学杂费需要16000多元。喜悦的同时,其父亲卢信家为儿子的学费忧愁不已。2018年9月28日,年迈体弱多病的卢信家从珠海特区报社领导手中接过2800元教育助学奖励金,激动得热泪盈眶。加上预领取沙田村两个产业基地的年度固定比例收益红利8300多元,以及亲友的帮助,小卢的大学梦得以实现。同时,沙田村建档立卡在校学生小周等52名小学至本科生,分别获得帮扶单位珠海特区报社7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教育助学帮扶,共计五万元。至此,珠海特区报社投入沙田村的教育帮扶资金达33万元。
韦英群,54岁,高州市沙田镇沙田村塘仙村人,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她一家五口人,家庭十分困难,小儿子周志杰就读中山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儿子周志豪残疾,自小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平时以耕种水稻、何首乌为主,以微薄的经济收入供书教学,艰难度日。丈夫周礼声今年61岁,体弱多病,依然勤劳耕作,长年种植蔬菜,每天拿去圩镇出售帮补家用,虽然沉重的家庭负担令韦英群的身体更加瘦弱,但她任劳任怨,从不向命运低头。
2016年4月,珠海特区报社对口帮扶沙田村,穷困潦倒的韦英群一家被列入一般贫困户。2016年11月,报社投入8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打造该村第一个产业扶贫基地——沙田村沙龙百香果综合种植基地。韦英群成为基地的第一个固定长工,每月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超过2万元。从第二年开始,她家里又拿到15000元左右的基地收益红利,极大舒缓了家庭经济压力。2017年7月,儿子周志杰中大毕业,并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月薪9000多元。
党建促脱贫,建设美丽乡村
珠海特区报社不断致力于村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建设美丽乡村。该报社切实落实党委领导,政治保障工作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单位“一把手”责任制。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孙锡炯多次带队深入沙田村实地调研、督导。
帮扶单位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报社50多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党员每年不少于一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送去慰问和温暖。
落实了大批民生帮扶项目,包括建设村老人活动中心、村党群公共服务中心、下大德文化广场、塘仙村全民健身广场、忠平社基础设施、文化长廊等。另自筹资金15万元、村自筹资金1万元,完成了村主干道3.98公里的路灯亮化工程,5000多名村民盼望多年“沙田村亮起来”的愿望得以实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三年来,沙田村共在广东扶贫、珠海扶贫、《珠海特区报》、《茂名日报》、《茂名晚报》等报刊、网络发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宣传报道90多篇(幅),让广大村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扶贫政策、内涵及重大意义。昔日贫困落后的沙田村,正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新闻推荐
记者张伍本报讯芳菲四月,春风和煦。在这个温暖而又美好的早晨,来自高州市瑜伽爱好者、健身爱好者500多人相约康泰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