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的墙绘吸引着群众前来观看。
创文创卫·变化在身边
茂名晚报讯 近日,在电白区水东街道附城村委会盐灶村,村民们经过村道时,无不被道路围墙上的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墙绘所吸引,有的放慢脚步,仔细观看、欣赏;有的拿出手机拍下靓丽的手绘墙面,发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于是,这条村道也成了当地的“网红村道”,许多附近的村民都被吸引过来,有的还特意来到此处看一看。
扮靓村民生活环境 营造创文、创卫氛围
来到盐灶村,可见村中道路干净整洁,村民们各自做好“门前三包”。村道上的手绘墙,让人眼前一亮,一墙一主题,一墙一风景。或画着母子携手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桶的和美画面,或画着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自然风光等。
其中,一面画着丝瓜丰收的墙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村民种下的丝瓜藤已经爬上墙端,墙头上微微探出了新叶,正逐渐生长。而墙上画着的是一幅丝瓜丰收的景象图,画中丝瓜藤爬满墙壁,藤上开出了许多黄色的花朵,结出的丝瓜一个个又大又长,丝瓜藤下是一群母鸡、小鸡正在啄食,象征着硕果累累,村民生活其乐融融。在丝瓜墙的另一端,写上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字样,在潜移默化中,向群众传递了创文、创卫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该处墙绘共计长度有100多米,面积约250平方米,均由电白区书画院院长刘桐规划设计,由多名墙绘画师在4天内纯手工绘制而成。刘桐介绍,设计该处墙绘,主要从宣传性、群众性、装饰性这三方面来考虑。他说:“既突出了创文、创卫的宣传要求,也考虑到群众的审美取向,通过墙绘,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同时也起到妆点生活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墙面,刘桐都做了特别的设计,他表示,每一个墙面的设计都结合了现场实际情况。在道路的重要转折点,设计了大气的背景图及创文、创卫的醒目标语,在村民的门前则画上了唯美的国画风格图像,让村民打开房门就可看到清新靓丽的画面。
曾经的卫生黑点,变身传播文明的新窗口
据附城村委会书记、主任梁珠介绍,盐灶村属于城中村,在创卫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卫生死角,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开展创卫以来,对该村道路逐渐进行了硬底化改造,对路边的围墙也进行了重新修缮,今年6月中旬时,在墙面上绘制了创文、创卫相关的宣传画。截至目前,墙绘吸引许多群众前来观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曾经的卫生黑点,现在已经变身成为传播文明的新窗口。
为何在这些墙上做墙绘呢?梁珠回答道:“盐灶村有墙面资源,可作为创文、创卫的宣传阵地,于是我们进行了充分利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创文、创卫意识,带动大家自觉做好"门前三包",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还表示,在资金充足情况下,接下来将对墙绘作进一步完善。
通过感染力强的画作引导群众参与创文、创卫,既美化了乡村环境,也提升了村民的创文、创卫意识,不少群众对此称赞。附近一村民对记者说:“以前这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铺了水泥路,宽敞整洁,还画上了墙绘,可谓是锦上添花,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创文、创卫的确给百姓带来了大实惠。”
全方位抓落实,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
记者还了解到,经过前阶段包联单位和全体镇村干部及群众的共同努力,附城村委会辖区卫生面貌大有改观,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民健康教育和除害防病工作不断巩固,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卫生习惯也得到很大提升。
附城村委会辖区共有18条自然村、1973户、9098人。自开展创卫以来,该村委会全面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横幅等载体,提升群众对创文、创卫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动员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创文、创卫。村委会对辖区进行了全面摸排,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清理了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杂草以及卫生死角,对污水沟进行“明改暗”。
据统计,截至目前,附城村已整治乱拉挂60余处、乱张贴1000余处,整治排污沟800余米、闲置地110多块、卫生死角400余处、非法摊档134家、拆除乱搭建3700平方米、清理垃圾1300余车、实现道路硬底化1200平方米、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创卫宣传标语60余幅、墙体美化1000余平方米、安装防蚊闸及毒鼠屋400余个、新建一批创卫宣传栏等。
梁珠表示,创文、创卫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附城村创文、创卫的底子较薄,接下来依然任重道远,今后村委会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切实为百姓谋福利、谋幸福。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琴)
新闻推荐
创文创卫提品质 滨海新城美如画 电白区推进城区扩容提质显成效
通讯员李峰何梅雄斌本报讯近两年来,电白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平安有序的滨海新城”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