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郁文 通讯员 黄勇
笪桥镇位于化州市西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东北距化州城20公里,东南毗邻粤西国际机场,西南与湛江的良垌接壤,西北与新安、石湾接壤,是茂名通往湛江的南大门。207国道及汕湛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设有笪桥、笪桥北两个高速出入口。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46条自然村。农业经济作物以种植甘蔗、香蕉、黄瓜、妃子笑荔枝为主。
近年来,笪桥镇按照“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该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将生态资源及特色农业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甘蔗、香蕉、黄瓜、蚕桑、妃子笑荔枝、三黄鸡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甘蔗种植主产区产业带、妃子笑荔枝种植产业带,特色产业发展效益显著。去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4个,百亩连片基地18个,产值5500多万元。妃子笑荔枝种植1800多亩,其中超百亩连片种植基地2个,产值2000多万元。黄瓜年种植面积约9000亩(含复种),产值9000多万元。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加快实现富民兴村,助力了乡村振兴。
以乡村旅游为引擎 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该镇大力发展以生态田园、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抓好了以高志塘村、莞塘村为重点的美丽旅游村庄建设,以柑村村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村庄建设,着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目前,高志塘村已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了高志塘村牌坊、高志塘大道、文化广场、影剧院、文化长廊、荷花塘公园、多功能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馆、健身中心、道德墙等,全村保持一年四季花开树绿,村巷道路常年保持清洁、干净。莞塘村已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建成了文化广场、观光水车荷花塘、“开宗塘”景点、九曲桥、文化长廊、观光亭、生活污水处理站、古榕树景点、李白大型雕像、门楼牌坊、黄瓜深加工集体企业、莞塘幼儿园等。柑村村已投入建设资金2500多万元,已基本建成的项目有:柑村革命烈士陵园扩改工程、柑村党群服务中心扩改工程、“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工程、门楼牌坊、好心湖(荷塘)、九曲桥、红色文化长廊等,正在规划建设的项目有:南路革命纪念园、革命遗址——橘山小学、游客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村文化中心、化州党校柑村分校、“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宗玙广场、致英广场、烈士故居等。目前,柑村“红色”旅游效应已初步发挥,今年来,已有120多批次1.3万多人次到柑村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观光旅游。
该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去年来,全镇开展专项行动80多人次,镇级河长巡河203人次,村级河长巡河509人次。投入资金70多万元,清理违规养殖山塘、水库9宗,发动清理河道27次,清障河道长度18.7公里,清理河床水浮莲2.2万平方米,清理漂浮物1.48万平方米,清理余泥、弃渣3.94万立方米。大力整治养殖污染,组织力量对禁养区的养殖户进行全面的拆除或关闭,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该镇已拆除或关闭的养殖场162间。加快推进镇级水质净化处理项目建设,实施村级垃圾收集“一事一议制度”,建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健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工作运转机制,从源头上截污治污,改善生活、生态环境。去年来,该镇已投入城乡清洁资金240多万元,聘请保洁员146人,处理生活垃圾3.4万吨。
以脱贫攻坚为统揽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该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产业、补短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教育培训、金融服务、项目扶贫、集中收益等方式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实施危房改造、健全医疗保障、改善生活环境、完善生活设施,帮扶贫困户按计划脱贫。截至去年底,全镇共脱贫445户868人,实施集中项目光伏发电13个,总资金投入501.8万元,分散项目160个,资金投入44.7万元。
新闻推荐
记者梁雪玲通讯员朱明吉董天忠本报讯近日,革命老区化州市新安镇正式启动2019年征兵工作,广泛发动全镇适龄青年报名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