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丽岗镇镇安村原生态蔬果种植基地。茂名晚报记者吴昊 摄
茂名晚报讯记者池榕通讯员邱志兴吴理庆“这一箱鱼都卖完了,现在是供不应求啊!”在化州市江湖镇陈谢村,陆基箱式推水养殖扶贫产业基地负责人张文武的脸上一扫此前因为活鱼滞销带来的颓唐,他们利用“互联网+”在疫情期间积极开拓本地市场,打开了销路,保障了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化州市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防疫与扶贫工作两不误,获得了贫困户的广泛好评。
陈谢村陆基箱式推水养殖扶贫产业基地的鱼从来不愁卖,但受疫情影响,本来要销往佛山大型批发市场的鱼一度滞销。张文武告诉记者,基地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信息,特别留意化州本地水产养殖销售情况,“我们找到了一个卖鱼群,把我们的广告发上去,很快就有批发商联系我们。有客户拿了一批回去试试,觉得质量真不错,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所以近来本地批发商每次来都拉几百斤回去卖。”
记者还注意到,许多工人们正在鱼塘边修建钓鱼台,张文武表示基地未来还将变成一个集养殖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据了解,2018年该扶贫产业项目建立后对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66户贫困户,共实现利润分红13万多元,户均利润分红1968元,人均利润分红873元。
在化州市丽岗镇镇安村原生态蔬果种植基地,一个个鲜嫩翠绿的佛手瓜正在等待采摘,该基地负责人吴清秀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每天大概有两千斤佛手瓜销往深圳、香港等地,以往一天能达到五、六千斤,受疫情影响销量和价格都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驻村工作队通过“万讯七子”镇安致富中心扶贫电商平台和微信社区团购模式拓展网上销路,增加了销量。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驻村扶贫干部刘羽介绍说,通过多种模式的电商微商销售,积极发动单位老师和学生利用微信小程序分销基地农产品,他们把贫困户种植的小番茄、萝卜、青瓜、黄芽白、佛手瓜苗等蔬果打包成蔬菜大礼包,怀乡鸡和初生蛋等打包出售,助力贫困户增收。
除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等方式外,化州市各部门还广泛联系动员社会各界开展订单销售、采购、认购扶贫产品,帮扶单位以“买代帮”等形式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比如,由珠海高新区对口帮扶的那务镇高坡村,该村21户贫困户种植的茄子因疫情影响滞销,珠海高新区通过高新区官方微信推荐和局长带头推销等方式,发布茄瓜产品信息,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优先采购贫困户农产品,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产品销售两不误。
目前,化州市已输送300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显晖报道:“今天已经过了面试和体检,明天就正式上班。这里伙食好,住的地方也好,反正一切就是很好的那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