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华春通讯员曾国荣
本报讯近年来,化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按照省、茂名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不断加快了脱贫步伐。2019年,该市实现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4492户17445人稳定脱贫。
探索“三变”发展模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化州市从土地流转、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基础出发,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如林尘镇六马岭蛋鸡养殖基地通过农民入股的方式,有效地将贫困户捆绑起来,保障了合作企业进行独立经营和贫困户的分红效益。共投入资金约320多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37.1万元,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约58.3万元,村民入股24.6万元。建成鸡舍3座,养殖蛋鸡4.5万只。全村贫困户发放扶贫产业收益分红约18万元,平均每人约1100元。解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岗位10人、临时岗位40多人次,人均月收入2500元。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化州市着力发展以化橘红为主的南药产业,带动发展其他南药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如整合全市20个镇290条村6009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共8025.3万元投资华聪南药种植收购加工项目,安排1600多名贫困户就业,带动种植以“化橘红”为主的51个南药品种,总面积5万亩。通过采取保底收益模式,扶贫资金获得6.5%保底收益,每年固定收益521.65万元。又如江湖镇陈谢村建立陆基箱式推水养殖扶贫产业项目,投入总资金累计211.15万元,主要养殖桂花鱼、斑鱼、罗非鱼、加州鲈鱼等鱼种。贫困户通过基地务工、带动收益分红、土地流转等实现全方位增收。2019年,该扶贫产业项目对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66户贫困户实现利润分红13万多元,户均利润分红1968元,人均利润分红873元。同时带动村民到基地务工实现年收入3万元以上。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促进贫困户抱团致富。化州市大力实施“龙头+”工程,探索出“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开发中。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提高了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群体”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如丽岗镇博青村与茂名市微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毛豆产业扶贫基地,开发扶贫产业项目占地1000多亩,总投资300多万元(其中,扶贫产业资金投入46.85万元)。每年可为参与项目的40户贫困户稳定获取收益5.6 万元,年收益率高达11.95%。同时,带动了博青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200多人实现就业,预计每年可为博青村的贫困户和村民带来劳务收入近200万元。
创新“互联网+”新模式,增强贫困户对接市场能力。化州市大力发展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全市构建线上线下、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的新模式,增强贫困户对接市场能力,扩大特色农业发展。如丽岗镇镇安村的“万讯七子”电商项目,线下由贫困户提供优质农产品,线上由平台运营购销,产供销一体化,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19年,平台已完成订单约36500件,销售总额累计62.61万元,镇安村可提取扶贫基金10多万元。同时,下郭街道石狗塘村的“万讯七子”电商项目,目前已有销售量40多万元,纯利润4万多元。
新闻推荐
化州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攻坚克难 确保重大项目快推进真见效
通讯员观意本报讯4月2日,化州市召开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化州市领导黄永、邓泽友、陈志红、何林国、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