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夜色朦胧。
黑色的石碑,雕刻着庄重的汉语、塞语: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的烈士。
石碑前堆满鲜花。
我们在灯火闪烁中伫立、默哀。
伏伊伏丁那平原与舒马迪亚丘陵,拥抱在一起,抽噎,呜咽,泪珠不断线地砸在一张无边的棋盘上。
我们的英雄还在续写战地报道——
世事如棋。
二
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23点30分,一条新闻,如一枚血染的棋子,刺破宵禁的夜,砸在燃烧的巴尔干半岛上,差一点将地球击穿了。
美军一架B-2轰炸机,五枚“杰达姆”精确制导炸弹,攻击了贝尔格莱德——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穿透五层楼框架,直往地下钻。
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
整个世界颠倒了,整个塞尔维亚义愤填膺,整个中国都要复仇。
龙的家乡,龙的土地,到处是龙的怒吼。
1999年6月1日,中国广东省化州市那务镇六村的高山上,耸起了一座花岗岩纪念碑,镌刻着时任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的手书——
“龙之脊梁”。
三
硝烟弥漫的巴尔干。
它是谁的棋盘?
世纪的笔,要揭开它,要透析它。
许杏虎,三十一岁的战地记者,又是警示,又是抚慰,又是怒吼——《离轰炸还有多远》《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
许杏虎又与新婚妻子朱颖合作,爱情的结晶是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共四十三则、三万多字,在《光明日报》公开连载。
邵云环年近半百,一身汗水,一身尘埃,奔走在萨拉热窝、科索沃隆隆的炮声中。她没有时间和十九岁的儿子聊聊,关于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关于塞尔维亚姑娘。
她也没有时间与使馆一秘的丈夫,痛快地下一局中国象棋。
车马炮,将!
四
将!狠狠地将了西方一军。1937年,埃德加斯诺,一个美国战地记者,写作了史诗式的《红星照耀中国》。
将!狠狠地将了马歇尔一军。1949年,毛泽东亲笔撰写新闻通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你将了谁的军?
什么拿错了地图,什么了打错方向,简直是弥天大谎。试图以假相掩盖事实,以狡辩洗刷罪恶。
北约,五角大楼,你的如意棋盘错了。多瑙河不是你的棋子,萨瓦河不是,黄河长江更不是。
卒子过了河,就是车,就是马,头也不回,直逼你的帅。
你,绝不能飞象过河。
五
“小许,小朱,陪家乡的亲人到卡莱梅格丹公园走走吧。”邵云环风风火火地招呼着。
这里是塞尔维亚中世纪的要塞,迷茫的灯火将它裹在梦境里。
多瑙河拦住我们的脚步,萨瓦河却给我们带路,到古城墙边看看吧。
没有大门的军事博物馆,安卧在冬天的草地上。黑黑的炮管,长的,短的,粗的,细的,都歇息了。
鸽子是天才的讲解员,累了一天,也到林子里歇息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只有夜晚的风在吹,吹过古城堡的拱门,吹过古罗马的记忆,吹过奥斯曼的烽火,栖在一棵古树上。
夜色把古树金黄的叶子摘了,排列成一行汉语大字:“一带一路”谱写中塞友谊新篇章。
“那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啊,还有孔子塑像。”朱颖还是北京姑娘的嗓子:“我们有中国象棋。”
好,你们下一局吧,我们写战地报道。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黄敏莫颖华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在“七一”即将到来之际,化州市义工联合会党支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