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兴海杨海云
驻村扶贫干部练庆海(右)深入龙埚村抗菌香蕉基地了解种植情况。 陈兴海摄
“再过几天,这窝小猪就可以出栏了。”望着正在抢吃的一窝小猪,贫困户钟志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一旁的妻子正娴熟地喂着猪。钟志江一家是化州市宝圩镇龙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8年在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开始养猪,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贫。如今,钟志江一家养殖母猪20头,还种植百香果、香蕉,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2016年5月,茂名市纪委监委作为牵头单位,与协助单位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茂名市金叶发展公司相互配合,攻坚克难,落实落细帮扶措施,切实做到精准帮扶、因户施策,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2019年底,龙埚村提前完成了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脱贫攻坚任务,还涌现了一批像钟志江一样在工作队帮扶下自主种养致富的“不等不靠”贫困户。
产业扶贫实现家门口就业
龙埚村素来分散种植香蕉,但往往管理不到位、销售对接不上,农民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收成却不尽如人意。
“香蕉种植没有技术指导,种不出好产品,没有外销渠道,卖不出好价钱。”以市纪委监委为牵头单位的扶贫工作队进驻龙埚村后,第一时间深入农田倾听村民心声。
种植香蕉是龙埚村的传统产业,必须深挖发展潜力。本着共同的理念,扶贫干部、村干部多次坐在一起会商,在综合群众心声的基础上,达成了建立香蕉基地的意向。
说干就干。龙埚村将分散种植的一百亩香蕉地划归基地统一管理,由茂名市水果局提供技术保障,全村40户137人直接入股分红,基地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0个。
今年54岁的贫困户陈凤华是龙埚高连坡村人,自香蕉基地建立以来就在基地里务工,她每个月能增加收入2000多元。“工作不是很辛苦,主要是除草、采摘香蕉,能在家做工又有稳定收入,感觉真好。”5月25日11点,赶在中午太阳暴晒之前,陈凤华已经收工准备下班回家了。
干群协力,龙埚村香蕉基地实现了收益最大化。除了500元每亩的租金,2018年基地收入10万元,2019年收益15万元,人均分红300元,今年预计收益更好。
而在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地收益的背后,洒满了扶贫干部、村干部以及参与务工贫困户辛勤的汗水。
5月25日中午,市纪委监委驻龙埚村扶贫干部练庆海、龙埚村干部陈宗太如同往常,戴着草帽来到香蕉基地巡查。
“香蕉的采摘期非常关键,太早或太迟都不行,基地里每天都有香蕉成熟了要采摘,必须经常过来看看才行。”练庆海告诉记者,采摘是比较常规的工作,如何通过察看香蕉生长情况来判断蕉苗健康状况非常关键,通过长期驻地扶贫,他对香蕉的生长规律、病种病变情况已非常了解。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龙埚村先后建成了抗病香蕉种植基地、桑果鸡农业生态种养观光基地、光伏发电三个产业扶贫基地,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2万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五保户外均持有股份,享有收益。2019年三个基地总收入达7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1100元。
种养出来的,都能卖出去
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其中2019年召开常委会研究扶贫工作5次,按季度听取扶贫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长林多次带队深入龙埚村开展调查研究,部署推进扶贫工作,持续细化工作措施,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细化帮扶措施,督促政策落实和工作到位。
“感谢党、感谢政府!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收到第一期鸭蛋销售款4400多元后,龙埚村贫困户陈华龙真诚地对村两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表达了谢意。
今年3月初,驻村工作人员深入走访了解到,受非洲猪瘟的影响,陈华龙养猪亏本,他通过小额贷款5万多元转营蛋鸭养殖,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鸭蛋严重滞销。镇、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马上商议对策,对外发出消费扶贫倡议,帮扶单位茂名市纪委监委以及帮扶协助单位茂名市金叶公司发动干部职工踊跃购买,解决了陈华龙的燃眉之急。
产业扶贫是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于创业扶贫,是化“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有效举措。在龙埚村抗病香蕉种植基地及桑果鸡农业生态种养基地等种养殖产品的带动下,龙埚村涌现出一批“不等不靠”自主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户,自力更生的他们在种养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为此,驻龙埚村扶贫工作队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建立促进消费扶贫领导机构,制定促进消费扶贫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
除帮助贫困户陈华龙销售鸭蛋外,钟某杰等贫困户自养的走地鸡、村民钟某海养殖场的鸡蛋、扶贫产业基地鸡只的销售等,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纷纷开拓了销售渠道。
今年,龙埚村扶贫产业桑葚基地大丰收,在消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短时间内销售了近4万斤桑葚,销售额达20万元,可实现经营利润10万元,同时还为村民、贫困户提供地租收入约3万元,采摘收入约4万元。
精准扶贫决不落下一户一人
4月29日上午,龙埚村旧村委大院格外热闹,贫困户正忙着办理复合肥、饲料等农用物资签收手续,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精准扶贫工作队给他们送上的一份保障。
龙埚石塘村养殖大户钟志江在此次活动中共领到母猪饲料20包,复合肥7包,价值约4500元。
5月25日,当扶贫干部再次上门走访了解时,钟志江指着剩下的几包猪饲料说,这些物资就是村里资助的猪饲料,4月29日领取后用到现在,大大减轻了他的养殖负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偿发放3万元农资就是应对措施之一。
3月1日,宝圩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领到了省教育厅和省扶贫办下发的平板电脑。但龙埚村还有28名贫困家庭非毕业班学生还没有平板电脑,如何帮助他们顺利接受线上教育牵挂在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心头。在茂名市纪委监委的帮助下,工作队筹资3万元,购买28台平板电脑,于3月5日发放到了这28名非毕业班学生手上。
“脱贫攻坚要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决不能落下一户一人。”精准扶贫一路走来,扶贫工作队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根据不同进展阶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
为确保精准扶贫不错报、不漏一户一人,工作队每年都定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现有贫困户符合标准,不遗漏因病因灾新产生的贫困人口纳入帮扶。
“要深入走访贫困户,一对一制定和落实具体帮扶措施,有效防止因病返贫。”4月2日,茂名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深入化州乡镇调研督战脱贫工作,指出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衔接。
在精准扶贫工作队“头雁”引领下,如今的龙埚村旧貌换新颜,44户相对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已进入装修阶段、龙埚小学新校区顺利投用、整治后的陵江渠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晚上出入路灯作伴、昔日泥路变大道、家里自来水哗哗、垃圾不再乱堆放……”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龙埚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村民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期待。
新闻推荐
帮扶单位职工“以购代扶”。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记者周缅通讯员陈金钊本报讯为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农产品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