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晚报讯记者刘锋兰通讯员赖碧怡茂名晚报记者昨天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这样一宗诈骗案:近日有诈骗分子冒充警官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忽悠一名化州女子汇聚所有存款进行转账,以证清白;真警官快速反应,在无法联系上该女子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发现她已入住某宾馆,便追至宾馆及时劝阻,最终为她拦截止损资金20余万元。
民警追至宾馆劝阻事主
7月9日下午4时许,茂名市反诈中心接到广东省公安厅的预警指令:茂名籍事主王某梅疑似正在被冒充公检法的犯罪分子实施诈骗,需立即处置。
接报后,反诈中心民警立即对王某梅展开调查,按照事主户籍地信息,快速指派化州辖区派出所预警联络员前往事主家中,对其家属进行预警提醒,要求家属尽快联系上王某梅,避免上当受骗。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民警,家属半信半疑,起初并不配合民警调查。与此同时,反诈中心持续致电王某梅,但对方手机始终无人接听,怀疑事主电话已被呼叫转移。
晚8时42分,反诈中心民警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发现,王某梅已在茂南区一宾馆入住,于是迅速联合茂南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行动,前往宾馆劝阻。晚8时50分,城南派出所民警在宾馆找到王某梅,此时,她仍在与诈骗分子通话。被深度洗脑的她看到民警上门来便惊慌失措,以为警察真的来“抓”自己了。几经民警耐心解释,王某梅终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原来事主上了假警官的当
民警随后了解到,原来当天下午王某梅接到一通来自“上海市公安局”的电话。对方自称是“胡警官”,称王某梅涉嫌一宗经济犯罪案,王某梅是涉案账户的持有者,已被列为嫌疑人。为进一步骗取信任,“胡警官”添加了王某梅的QQ账号,向她发送了其伪造的“警官证”,并指挥王某梅登录某网站查看相关“通缉令”。
“胡警官”称,要想洗脱嫌疑,需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工作。王某梅十分害怕,赶紧听从对方的指示到宾馆开了房,做好“保密工作”不再与外界联系,并将银行账户、微信账户中的存款汇集在同一银行账户,向“警方”提供了银行卡号码、验证码、支付密码等信息。就在王某梅操作过程中,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制止。
民警在现场发现事主银行卡2张,反诈中心立即对银行账户调查,发现已被诈骗分子转出99900元。随后,反诈中心启动应急机制,将事主银行卡账户18.57万元、支付宝账户2万元拦截止付,及时阻止这20.57万元资金被转出。目前,茂名警方已对该案立案侦查,资金追还工作正在处理中。
防骗小知识:
如何防范“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民警为大家送上了防骗小知识:
1、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机关”,一律是诈骗;
2、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带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的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一律是诈骗!
3、凡是要求内容绝对保密,或要求前往酒店等隐蔽的环境接受调查或自证清白,一律是诈骗!
4、凡是主动“帮你”转接电话至公检法,或要求设置呼叫转移,一律是诈骗!
5、如果发现手机里有大量未接来电或者短信,一定要及时回复。真警察会用尽一切办法联系你阻止转账!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表达对“逆行者”的敬意,为激励师生奋斗拼搏,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广大师生挖掘疫情期间涌现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