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侏晓
说它新,是因为它今年端午节才正式亮灯,还未全面对外开放。说它旧,是因为它的名字早在170年前就载入了橘州史册。它就是橘城文光塔,现是在旧址重建。
听说那里越来越热闹了,每天积聚不少人气,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前不久,拜读了陈红胜老前辈的《文光塔重光记》,我更是心动。塔耸城南,一炷香功夫可达。只不过是人心偏懒,拖到今个黄昏才去亲近文光塔。
从古时的高州码头朝南一拐就拐进长长的沿江路,经过驰载橘城腾飞的化州大桥与火车桥桥底,你可以真切感受两虹并架连接橘城晨昏的畅快。沿堤往南走,人越聚越多,好像都是奔着同一目标而去。我在人群中有序向前,江风携着南方特有的闷热一阵焗又一阵凉地吹在脸上,堤道栏杆外江畔杨柳那棵远了而这棵又近了地频频向我点头。
待到了第一个堤岸平台,人更多了。平台上,广场舞占了半壁江山,成排的地摊叫卖着各自的特色,各种声响混杂不亚于市井。公路边的小车一辆连着一辆摆放。很多汗流浃背的身影从身边擦身而过,擦身而过的还有他们经过运动后的一脸爽快。夕阳留不住脚步西去,只好不舍地挥手说声“拜拜”,好在它特意为我留下一片紫红色的美丽天空,让手机欢快地填饱了肚子。
连着这个平台的是一条一下子就扩宽到十多米的堤道,堤道靠公路的一边种满了高高的风景树,树下靓丽着各花齐放的花带。风儿到了这里,温柔地放缓了脚步,树梢上微微点头的枝头足可以证明。但阵阵花香却一点也不解风儿的风情,调皮地跳动了起来,索性牵上江风的小手挑逗我的大鼻子,这不由让我的小心脏“呯呯”乱跳。或者是想告诉我,我已经渐渐地靠近了文光塔的庇荫。
终于可以近距离一睹文光塔了,但是塔的外围还在屏蔽,不能不算是小小遗憾。见到零零星星有那么几个人偷偷地从江堤下的出口,进入屏蔽区。不怕对你说,我是有过也想偷偷进去的瞬间心动,但我最终还是不想校仿。站在屏蔽的栅围外,我找了只石头来垫高一下自己武大郎的身躯,踮起脚凝望文光塔。霞光洒在塔身上,像极了一幅现成的油画,淡淡的紫红色为文光塔意外地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听说塔周围分层镶有《文光塔重修碑记》、《捐资芳名碑》及化州古“三奇八景”浮雕,可惜不能进去一睹为快。但关于“三奇八景”的美丽传说,我是听说过的,只是当中绝大多数古旧景点早已找不到足迹,远远地消失在历史摸不着的经络,久久地云游在时间浸泡得发黄了的天地空间,一代代地美丽且丰富着橘城人的念想,拖累了一天天一页页加厚了的史册。
其实,在文光塔尚未亮灯前,我已常爱到橘城桥边堤畔散步,也爱在高大雄伟的北京大桥上遐想,还爱夜晚一人在桥上或堤上迎风静站。现在,连着文光塔的长长沿江路的南端也打通了,可以说橘城八桥相连的三江六堤改造已大体完成。一条笔直的六车道水泥沥青路贯通北京路大桥,六堤江岸一带一路沿江铺绿建亭平台业已硬底化,别具特色的江畔已成为橘城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西堤一路民房统一穿衣戴帽整齐地展示城市规划倒映在鉴江水面上格调一致的宏伟,北堤尖沙嘴的音乐喷泉已随新时代的节奏高低起伏地舞动着橘城人的欢呼,北岸大桥拆旧建新仅用年余光阴就架起了一座承载崭新岁月的彩虹,负重在国道上的罗江和鉴江两条大桥也已构画出进行实施阶段的扩改蓝图,相信亮了灯的文光塔定会早晚积聚越来越多可以壮大橘城脸面的人气……
临告别文光塔时,天色渐渐暗下去了,但倚着堤上大理石栏杆细看,鉴江水面文光塔的倒影却还是那么清晰。一阵阵爽意的夏风吹过水面,吹皱了塔的倒影,荡起了粼粼波光。
波光粼粼荡塔影。这种和谐而又美丽的景象,真的可以让人一下子就赏心悦目起来。沉醉在这波光无限扩展的赏心悦目中,我突然想,这波光荡的应该不仅仅是橘城人的一种缅怀、一种纪念、一种敬仰、一种埋在心中有形或无形的象征,也荡着橘城沿江高高低低楼群与灯火渐起的醉意,而且荡得更多的是橘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橘城男女老少每天从四面八方向文光塔聚来,相信没有几人是专门去探究文光塔的历史的,而是因有了文光塔带动的一系列惬意,因这一系列的惬意使橘城人觉得日子变得更加丰满了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告别文光塔时,我想再说一句,对于文光塔,塔之为塔,但终究还是塔。铭记文光塔,在铭记中寻求进步,是必需的,而要在当下或未来的社会优越中耸立起更多如同文光塔的文光塔,还得靠一代又一代橘城人的勤劳、智慧与无私的付出。
新闻推荐
化州三小六(12)班梁家瑜编号:200730指导老师:叶丽红最近流行这么一个热词“逆行者”。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