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婚姻是人生旅途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但却不一定是终点站。人生的幸福有千百种,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的权利,既然二心不同,难归一意,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离婚是两个人婚姻关系的结束,却是孩子另一段人生的开始……为了孩子,请给爱留一些余地、给亲情留一丝空间。”
日前,一份200余字的“判后寄语”附在判决书后面送到当事人手中,法官的真情流露深深地触动了双方当事人,也引导他们正视离婚后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子女抚养问题。这是信宜法院发出的首份书面判后寄语,也是该院在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及保护特殊群体权益方面所作的创新措施。
据了解,该案的原(女)、被告是2012年登记结婚的,婚后生育两个女儿。原告长期在外务工,被告在家务工并带养两个女儿,但双方常因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生活琐事等问题发生争吵。原告认为,被告不懂得照顾女儿以致女儿患病都没得到及时治疗;被告则认为,原告方是因为嫌弃其没有生育儿子而多次引发争端,矛盾愈演愈烈。后原告曾先后两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法院均依法判决不准离婚。2020年8月,原告第三次将被告起诉至信宜法院,坚决要求判令离婚。
庭审前,法官通过对双方当事人细致询问,了解到被告自2019年上半年就带长女外出租房居住生活,而次女一直在被告家跟随被告及其家人居住生活。本案诉讼中,原、被告虽然都认为他们之间的夫妻感情已彻底破裂,但双方均希望独自抚养两个女儿。承办法官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原被告双方的工作收入、生活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调解,但双方仍坚持各自的意见,丝毫不让步。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承办法官还委托家事调解员对该案再次进行调解,但双方依旧坚持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在调解不成后,承办法官结合双方当事人实际情况及相关证据,判决原、被告离婚及长女由被告抚养,次女由原告抚养,抚养费各自负担,双方每月可探望对方抚养的女儿两次。宣判时,承办法官还附上温情的判后寄语,认为双方当事人一起生活了多年,携手走过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虽然婚姻不再,但孩子仍是彼此生命的延续,希望双方要加倍给予孩子疼爱。原、被告在承办法官释明判决依据及判后寄语后,均表示对判决无意见,并感谢承办法官让他们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离婚后他们依然会履行好为人父母的责任,给予孩子加倍的疼爱和正确的引导,做合格的合作父母。
据统计,近年来,信宜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婚姻家庭案件就占比26%,而婚姻家庭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又占比39%。而判后寄语是信宜法院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及保护特殊群体权益方面的有益尝试,通过采取“法言+心语”的方式,对当事人正确认识婚姻、家庭关系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也有效地保障了涉案未成年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家事审判独有的司法温度和法院司法为民的人文关怀。
记者陈牧云 通讯员刘婕
新闻推荐
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人才培训 信宜成绩突出 获多项荣誉
广东省首届“优秀农村电商讲师”表彰现场。吴祖光陆波摄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陆波李家雄近日,第五届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