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海滨一路“休闲小站”。通讯员刘欣怡摄
图2、“休闲小站”配备健身器材。通讯员刘欣怡摄
图3、社区雇请挖掘机、垃圾运输车、工人清理商业城东区闲置地。 通讯员刘欣怡摄
茂名晚报讯 记者潘宇丽 通讯员刘欣怡 漫步在海滨社区的大街小巷,路面卫生干净整洁,“休闲小站”充满市民欢声笑语,车辆停放有序整齐,路边的花草树木茂盛,一幅舒适、清爽、温馨的画卷呈现在眼前……这一切,都是电白区水东街道海滨社区扎实推进创卫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获居民点赞
海滨社区位于电白水东东面,总人口约39000人。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海滨社区的人文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交通井然有序,市民素质越来越高。市民对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主人公意识不断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在不断提升。
走近海滨一路别墅区“休闲小站”,空气清新宜人,不少居民在此散步或者在健身器材处锻炼,“以前这里是约2000平方米的闲置地,杂草丛生,环境脏乱。”水东街道海滨社区党支部书记郑月荣介绍,创卫以后,这里完成了硬底化,创建了“休闲小站”主题小公园,种植了花卉、绿植,配备了健身器材、兵乓球台等,方便周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此外还制作创文创卫宣传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宣传栏等,强化宣传,提高居民对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参与度和支持度。“现在这里变美了,晚饭后不少人都会到"休闲小站"散步、锻炼,我们的生活也更加绿色健康了。”住在附近的居民接连点赞。
“辖区内共有400多块闲置地,创卫前存在垃圾杂物堆积、居民种菜、饲养家禽、杂草等现象,创卫期间,社区雇请了挖掘机、垃圾运输车、工人,已将辖区内所有闲置地整治完成。”郑月荣说。
此外,平坦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市容、井然有序的交通等都让市民感到踏实和暖心。细心的市民发现,海滨一至五路的路面已全面硬底化,大街小巷的牛皮癣消失无踪,就连各大市场以往乱摆摊强占路的现象也少了,“社区现在变化好大,路面整洁多了,小广告不见了,僵尸车拖走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打心里开心。”这是大多数市民的评价。如今,海滨社区城区道路上,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实行创卫包片责任制网格化管理
海滨社区人居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区干部和包联单位的努力,据了解,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海滨社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水东街道党工委的指示精神,以推进改善人居环境为着力点,组织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实行包片责任制网格化管理,分成4个网格,每个网格的网格长为社区干部,网格员由街道包片干部、包联单位一把手组成,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全力保障责任区域的环境整洁有序、文明和谐。
不管晴天、雨天或节假日,社区干部、包联单位每天早上7点开始值守马路市场,耐心劝导乱摆卖的流动商贩撤离,还路于民。同时,积极开展创卫入户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效应,派发“创卫”倡议书、环保袋、小礼品等;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制作“创卫”宣传栏,使用LED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为茂名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营造浓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干部联合包联单位、镇干部、志愿者、学生不定时开展“全民创卫,清洁家园”活动,在街头巷尾,他们身穿或红或蓝印着“创卫志愿者”的马褂,三五成群,不怕脏,不怕累,推着斗车清理背街小巷的垃圾、杂物,拿着水瓶和小铁刷铲除水管上、墙上的牛皮癣。对在辖区内大量饲养家禽、或是散养家禽的居民户,他们多次、耐心进行教育劝导,告知其中的利与弊,让他们逐渐消除抵触的情绪,乐意接受并支持社区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文明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创卫期间我们社区共清理牛皮癣约3670处、卫生死角约3150处;路面硬底化面积约6689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约1850余处,雇请拖拉机清运垃圾共约1145车次。”郑月荣向记者介绍,海滨社区在创卫期间,区创卫办组织的每周卫生评比活动中每次都名列前茅,被评为“卫生社区”。
新闻推荐
10月30日,电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人民医院联合组成关爱功臣医疗队,到黄岭、沙院镇开展“关爱功臣送医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