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滨海新区北山羊研发养殖基地。本报记者甘杨松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本报记者张越
“产业帮扶要讲究创新发展,这样才有可持续性。”当记者在滨海新区电城镇北山村采访时,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驻北山村“第一书记”吴宏这样对记者说。据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已在“茂名滨海新区北山羊研发养殖基地”创设技术示范基地。小小的北山村,正探索打造“可持续”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创建基地是互相考察、互相选择的结果。”茂名滨海新区北山羊研发养殖基地负责人黎景阳笑着说,当吴宏开始谋划北山村扶贫产业时,就在包括他在内当地的企业家、乡贤中作了考察筛选。而他也在多次与吴宏去到北山村考察后,最终开启了这个扶贫产业合作项目。“吴书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军人作风,也让我们对项目发展充满信心。”黎景阳说。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由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投入珠海市扶贫财政资金120万元、广东一云品公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30万元共同建设,将建成为大型现代农业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占地面积53亩。该项目收益分配实行“保本+保底+分红”模式,前四年按10%,年收益12万元,后六年按8%,年收益9.6万元,平均每户年均分红1935元,人年均分红571元。该项目于去年12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可年产4000头“北山羊”、可年产50000只“五黑鸡”的生产基地。
“带有"研发"2字,也是一开始就敲定的。”黎景阳告诉记者,他们在谈合作时,就已经把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基调提了出来。为此,基地创建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技术示范基地”,并邀请了省农科院黎振兴教授作长期技术指导,希望通过提升科技含量和水平,打造一个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据了解,该基地从设计建设到未来发展规划,都与省农科院专家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对接。
同时,基地还与珠海扶贫单位合作,投入50万元设立“扶贫产品直营部”,并创设“一云品公”微信小程序销售平台,主要销售茂名全市范围内省定贫困村的扶贫产品。据悉,该基地已通过直营部和销售平台销售北山羊、五黑鸡、北山番薯、花生、大米、花生油等扶贫产品600余万元。
“我们将继续依靠省农科院的技术力量,将基地做大做强。”黎景阳表示,只有扶贫产业可持续地发展壮大,企业和村民才都能得到丰厚收益和实惠。他们正在计划依靠“科技力量”继续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发展规模。“要成为当地扶贫产业的龙头!”黎景阳笑着说。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通讯员张国雄记者李茜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全面推动宪法宣传学习形成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