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蔗园收割甘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摄
茂名晚报讯记者冯小飞白蔗、黑蔗,人们见得多了,红蔗你见过吗?在电白区沙琅镇渡头村,不仅种着白蔗、黑蔗,还种有红蔗。“渡头蔗”在当地有良好的口啤。目前,是果蔗大量上市的季节。前天,茂名晚报记者前往渡头村了解该村种植果蔗的相关情况。
渡头村多产优质果蔗
沙琅渡头村位于电白区沙琅镇西部。渡头村辖14个自然,人口3700多人;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0亩。村主要经济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果蔗、黄皮。其中,白蔗、红蔗为村特色经济农作物,种植有700多亩果蔗。果蔗是一类专供鲜食的甘蔗。渡头村种植果蔗有上百年的历史,多年来,每家每户都种植着果蔗,有的多达3至4亩,少的则有三两分地。村中果蔗又以河角村、上富地岗、下富地岗这三个自然村出产为最多。
渡头村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沙琅江环村而过,其中河角村、上富地岗、下富地岗这三个小村四面环江,从高空俯瞰,就像一个小岛屿被水环抱着,村民依靠一座桥出入。河流常年冲积使得这里的土地特别肥沃,沙质土壤又尤其适合果蔗生长。“我们这里的果蔗皮薄肉脆,汁多清甜,纤维少,不崩丝,口感非常好,附近村庄种植的果蔗都没有这样的口感”,渡头村村委会副主任刘亚波告诉记者,“邻近村的人们过年都带亲戚朋友买渡头的蔗。”
红蔗更受欢迎
据了解,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后,村民便会陆续砍蔗售卖,目前,已收获销售超过一半以上。在刘亚波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渡头河角村、上富地岗村,多个品种果蔗便映入眼帘,白的、黑的、红的,这些果蔗生长良好,蔗茎饱满,直径均匀,一排一排地整整齐齐地生长着,有的高达3米,直径粗达6至7厘米。村民们都非常细心地保护这些果蔗生长,不仅用绳子一排一排地绑着,还用竹竿撑着以抗风抗倒伏。
杨叔种植果蔗30多年,家里作物以果蔗为主,共有2亩多,年均出产2万多市斤果蔗。当前他家果蔗成熟度刚刚好,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他说,今年果蔗价格与往年持平,相比白蔗、黑蔗,红蔗更为畅销,价格也高一点,零售可达1.5至2元/市斤。他一般倾向于选择种红蔗。
记者看到,白蔗,色泽青黄;黑蔗,皮色深紫近暗黑;红蔗皮红微紫色,蔗肉颜色比黑蔗的要深。据介绍,红蔗比一般甘蔗松脆、多汁、爽口,纤维稍粗糙。另外,红蔗茎中大,蔗株高,有高产稳产,较耐粗放栽培的特点,也受到蔗农喜爱。
当地村民说,他们种蔗多采用有机肥料,很少或基本不施用化肥、农药。种蔗非常艰辛,一年四季,劳作不少,靠天吃饭,砍收时又担心销路。大多数村民把果蔗送到收购商处,有的村民为多赚一点点,就自己搬运到街市上吆喝售卖。
村干部谋划为果蔗拓销路
渡头村党支部书记肖增寿表示,沙琅镇90%以上的果蔗出自渡头村,渡头村水土肥美,蔗种优良,加上百年来,村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有良好的种植技术,因此,出产的果蔗有良好的品质,“渡头蔗”在邻近乡镇有非常好的口啤。有群众专门到沙琅赶集买“渡头蔗”。蔗,是渡头村村民一个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目前,渡头村中果蔗主要以农户散种为主,种植面积参差不齐,主要销往电白霞洞、那霍、黄岭、观珠、望夫等山区乡镇,销售渠道有限,这制约着村民生产的积极性,尤其是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果蔗滞销,村干部纷纷行动起来,通过相关种养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提升果蔗销量。
肖增寿说,“果蔗鲜吃风味佳,讲究即砍即食,砍蔗后三五天内食用为佳,所以果蔗的保鲜也很讲究,我们在寻找更好的保鲜方法,而当前市面上对果蔗进行深度加工所开发的产品极少,果蔗大都直接鲜食或榨蔗汁饮用。”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拓宽果蔗销路,以提升蔗农种蔗效益,进一步提高蔗农种蔗的积极性,促进蔗农收入稳定增长。
新闻推荐
电白区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会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茂名晚报讯记者冯小飞通讯员陈聪王玲玲近日,电白区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会。听取各领域专家、各行业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