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强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运用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引导人们同一切愚昧、落后的不文明现象作斗争,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而全面优化社会环境是精神文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这就是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从而进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本文结合茂名市农村的实际,对社会环境的优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是农民心态环境的优化。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思想也解放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来之不易。毫无疑问,这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的结果,是党的英明领导的结果,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指导的结果。但是,确实有部分农民对“富从何来”含糊不清,因而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无限夸大,有的求全责备,有的愤愤不平,更多的是期望值太高,加上有的基层干部政策水平低,作风不正,办事拖拉,更加剧了矛盾,以致部分农民“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好像改革开放“亏待”了他们,这是心态不平衡的突出表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东西随之沉渣泛起,一些“舶来品”(例如黄色影像、淫秽书刊等)也乘虚而入,加上农民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鉴赏水平的制约,部分农民对腐朽的东西不是加以抵制、批判,而是觉得津津有味,有的越陷越深,难以自拔。针对这些情况,要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各种腐朽思想的批判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同时,要培养农民对发展中困难的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突破的,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辉煌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有的地方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的地方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有的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等等。对这些问题,各级基层党委和政府要帮助农民释疑解惑,使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是局部的、暂时的,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相比是支流的,还要正确引导他们看到有的问题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要学会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坚信党既然能够领导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也一定能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广大农民对社会发展“难点”的承受力和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二是社会公德环境的优化。近年来,一些地方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由于不讲社会公德,造成兄弟反目,父子成仇,邻里斗殴等等。为此,要从人际交往道德、社会公共秩序规范等基础工作入手,积极推进道德教育,用社会公德规范广大农民群众的行为,形成讲社会公德光荣,不讲社会公德可耻的良好风尚,使社会公德层次逐步递进,形成人人讲道德,个个争做文明人的社会公德环境。
三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忽视社会生态环境的主要表现是: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谋求短期发展。例如毁林开荒、大量采挖河砂、无序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破坏自然资源,必然造成生态失衡,虽然谋取了一时的利益,但最终受害的是自己,甚至祸及子孙,真正是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作为一名文明、守法的公民,必须爱护生态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确保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是社会生活环境的优化。茂名在全省虽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也有部分镇村率先走上了富裕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有的人对“富后何去”茫然不知,于是骄奢淫逸,在酒色财气中失掉自我,在感官刺激中埋葬自我,在黄赌毒的陷阱中毁灭自我。这些事实说明,确实有的农民缺乏足够的理智和道德力量驾驭财富,最终被财所困,被财所累。古人云“家有万石粮,一日只吃三餐;家有千间房,一夜只睡一张床”,这说明人对物质需求的有限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则说明人对知识精神财富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有鉴于此,必须按“富之教之”的古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人生信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做到富裕更要讲文明,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穷得起富不起的恶习,跳出从富裕走向骄奢淫逸甚至再度走向贫困的恶性循环,防止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新闻推荐
探保险奥秘,学保险知识 文东街小学 六(5)班 冯悦 指导老师:吴学
12月20日上午,作为茂名日报小记者的我,怀着期待与兴奋的心情,和伙伴们一起来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