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是“世界盲文日”。无论是这个纪念日还是这种文字,对人们来说,可能都很陌生。但是,对于视力受损严重和失明的视障人士来说,盲文是触觉的语言,也是叩开新生活的一道“门”。昨日,茂名晚报记者走近茂名市部分视障人士,聆听他们与盲文的故事。
文/茂名晚报记者梁奈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
盲文是有“温度”的
说起盲文,茂名市盲协主席杨建华深有感触。他是一名视障人士,16岁那年到盲校开启了盲文学习。然而,学习盲文一点都不简单。入学前,老师专门考了他的触觉,看是否能摸得出盲文书籍上的点数。这些点数代表着拼音,根据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字”。
刚接触盲文,天天摸,摸久了手都发麻。幸而坚持,杨建华很快就学会了盲文。空闲时,他会拿起几本盲文书籍阅读。他说:“很多人认为,现在有电子书了,不需要盲文,其实不是这样的。电子书一下就过了,没有温度。但是盲文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它是有温度的,可以细细品味。”
尽管自己的世界没有光明,但杨建华没有屈服,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有了一技之长。他还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其他视障人士走出黑暗的世界,开启光明的未来。
逾千名视障人士学会了盲文
2013年5月,杨建华申办了茂名市爱心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创办学校后,他将盲文作为其中一项教学内容,希望借此帮助更多视障人士。
“一二点,b;一二三四点,p;一三四点,m;一二四点,f……”,记者来到茂名市爱心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阵阵读书声从理论室里传出来。几名视障学生正在跟着老师学习或温习盲文。他们当中有刚开始学习盲文的,也有学习了很长时间前来“巩固”知识的。
记者也拿起一本盲文书,闭上眼睛去触摸,仿佛在触摸一片沙粒,细小而密集。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盲文书籍就是一部“天书”,无法参透。记者了解到,其实很多视障人士刚开始学的时候,不会用力,也不会把握角度,常常出现“摸不到”的情况。但当他们掌握了方法,熟记点数后,读起来就相对容易了。
记者在和视障人士交流时了解到,有些年纪比较大的视障人士,以前很少接触外界,连讲话都不愿意。但当他们学会盲文后,并大声读出来时,他们是很开心的。因为从盲文中,他们学到了知识,触摸到了“新生活”。
据统计,茂名市爱心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至今已培训了6479人(次)盲人,其中按摩1098人,电脑1098人,定向行走2400人/次,盲文1098人,音乐、器乐300人,心理辅导485人。
盲文让生活充满乐趣
李秋玲是一名视障人士。眼睛刚失明的时候,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似乎人生没什么盼头。偶然的机会,她从广播上听到“盲人按摩”,便在心中打着算盘,或许这是改变人生的出路。继而,她开始学习按摩、盲文。现在,李秋玲从事盲人按摩工作。每当工作上遇到难题时,她会向盲文书籍“求助”。“因为盲人按摩和中医药、经络等有关系,一遇到棘手的问题,我就会"看看"中医药类盲文书籍,寻求突破。”李秋玲说。
李秋玲还向记者透露,自己最喜欢用盲文摘抄喜欢的歌词,让生活更有趣。
“我是低视,平时看书看字要用放大镜,有时看不清,有些复杂的又看不到,很吃力。自从学了盲文后,做笔记有时会用盲文,很方便。因为用手摸,就知道是什么字。”刚接触盲文半年的邹静红说起盲文,显得很兴奋。
在不少视障人士看来,盲文帮助他们“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希望。同时,他们呼吁社会各界和视障人士家庭,多给予视障人士理解和关爱,共同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
新闻推荐
通讯员苏建武记者陈敏本报讯近日,农工党茂名市委会组织骨干党员开展2020年廉洁风险预警提示活动,集中传达学习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