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十万七村内的街道。本报记者黄信涛闵灿摄
本报记者尹兆平通讯员陈伟松
田畴阡陌,水塘潋滟,荔树婆娑,村居白墙灰瓦,令人赏心悦目。“十万七”广场,好心公园,农耕博物馆,还有荔园、荷塘、金戏台、康圃、东塘、西苑,村道曲径通幽,典型的岭南村落,洁净的现代村庄……上月底,参加全市县域发展暨三大平台建设现场交流会的与会人员走进茂南区公馆镇十万七村委会,面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成就,赞叹不已。
“十万七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很有特色的。”在现场参观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春表示,他们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得很扎实,可以归功于村委会较好发挥了头雁作用。他们一直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几方面发力,达到了农民致富,安居乐业的目的。
过去的十万七村十分落后,人民贫苦,环境脏乱,村道难行,雨天经常发生内涝,基层组织涣散,村民多有怨言。2014年,茂名市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在外经商多年的张金旺回到家乡,带领村两委,加强了组织建设,通过发展生产提高村民收入,并加强村道、水利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保等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仅用几年时间,就把十万七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建设农村美丽校园。在村委“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97万余元用于村教育创强工作。近年来,学校基建设施大为改善,建成岭南建筑风格的校园,提高了十万七小学的办学水平,为孩子们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修建环村路解决行路难。过去由于村道破败难行,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在村两委的倡议下,乡贤张远钦、张仕沃、张海文等捐资300多万元,修建了村庄硬底化环村道路6.3公里,为群众的平安出入提供了保障。
——创建园林式村委办公楼。过去村委会办公场所狭窄,办公环境简陋,影响了服务群众的效率。2014年5月,张仕沃、张远钦、张海文等捐资25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办公楼,改善村“两委”的办公环境,方便群众办事。
——推进农村医养结合。2018年,张金旺提出“医养结合”,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建议。在他的奔走努力下,十万七村成为了市医养结合试点之一。如今,村老人活动服务站和卫生站相连,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康养于一体,让村中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改善卫生环境。为了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十万七村委积极响应区委的号召,在各个自然村村口建设垃圾池,在各个路段设置了垃圾收集点,同时还聘雇专门的清洁队伍对村内的垃圾进行收集,提高群众爱护环境意识,营造整洁和谐村居环境。
——建设高标准农田,促增产增收。过去由于农田灌溉方式落后,该村农作物种植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提升农产品的生产量,提高抗灾能力,村委会全力兴修水利,修建了灌渠对农田水进行了分流处理,为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
——村容村貌实现靓丽蜕变。张金旺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捐资、筹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十万七文化广场、党建广场、好心公园、五人足球场,博物馆,包括金戏台、游廊、荔园、荷塘、村委会医养结合服务站、书画艺术长廊、爱心图书馆等,让村容村貌实现靓丽蜕变。为体现粤西农村文化特色,他们还邀请知名园林专家、文化名人等,为村庄统一规划设计,致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村、网红打卡点。
——完善“一村一法律”服务站。包括成立十万七村法律服务站和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伍等,配置办公设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驻村律师按照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的要求,认真完成工作,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
——完善监控网打造平安村。为了将十万七村打造成一个民风和谐、秩序稳定的“平安村”,该村投入10万元,在村出入口以及学校、村委等地点安装联网报警监控系统,完成了视频监控网的建设,增加群众的安全感。
——关爱弱势群体,用爱筑就幸福村。村里创建了十万七慈善基金,自2014年5月以来,每月对村中生活贫困的60岁以上的老人、五保户及残疾人发放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并对考上本科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奖励。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李光耀通讯员杨振文8旬老人独自一人从郊区到市区办理业务,不料迷路。幸好当他路过茂南分局交通巡逻警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