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文华春通讯员黎贵
本报讯最近,化州市通过“六抓”举措,切实织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网,有效预防疫情的传播。
抓监督监管,常态化开展疫情监测预警。该市卫生健康局和疾控中心成立了联合督查组,对重点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定期专项督导,每周开展一次对冷链食品、外环境、医疗卫生机构环境与人员、快递外卖等人员的常态化预警监测检测;加大对进口食品的排查与抽检力度,对从事进口冷链食品销售的人员、外环境标本、进口冷链食品标本进行检测,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抓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防控意识。充分利用新闻主流媒体及时转载国家、省、茂名市发布的相关信息和该市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开展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加强网络媒体管理,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声势和实效,及时引导处理舆情,严防负面舆情炒作;印发《化州市冬春季节疫情防控倡议书》,倡导人员非必要不离(来、返)化,并通过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牌、安装宣传栏等方式,加大力度发布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健康生活习惯提示、公共场所安全提示,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科学合理防治应对,积极推进疫情防控知识常识化。
抓重点人员管理,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对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化人员立即进行信息跟踪,详细了解其返化时间以及具体路线,回化后立即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并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实现全闭环管理。同时,继续执行发热病人一律到发热门诊就诊制度,大药房零售退热感冒药实行实名制登记并上报。切实做好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福利院等重点场所的人群疫情防控工作。
抓好重点场所和隔离场所防控,织密防控链条。加强对监管市场、福利院、养老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饭店、冷链场所、旅游景点、影剧院、KTV、酒吧、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堵塞重点场所防控漏洞。坚持“人物同防、医患同防”思路,对入境物资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加强全面检测、预防性消毒、全链条监管,最大程度阻断疫情经物品传播风险。加强隔离场所管理,走廊、楼梯、宿舍、物品家具每天务必消毒一次,污水每周务必一次核酸检测;垃圾每天清运,工作人员每3天1次核酸检测、离岗3天内2次、14天1次核酸检测,管理对象落实“14+7”管理,第1、7、14、21天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发生病毒变异国家第4天加测一次核酸检测,隔离后14天后再实行7天居家观察;消防、环保、公安、市场监管、疾控中心加强监督检查。
抓培训演练,切实提高快速处置能力。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诊疗、个人防护业务培训,目前全市核酸检测资格培训合格并取得资质人员9人。化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还开展了全市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演练活动,针对不同情形提出相关问题,指定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和实际工作进行回答,提升局部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的组织管理水平和协调应对能力。
抓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该市卫生健康部门利用中央补助、抗疫特别国债、政府自筹资金,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积极采购储备卫生应急物资。目前,全市已采购储备了一个月防疫物资,核酸日检测能力可达1.7万人次。
新闻推荐
■黎贵“靓女,先来盒拖罗饼让大家填下肚解下馋吧!顺便向远方客人推介一下我们化州的名小吃。”日前,在化州星河假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