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黄栀子产量实现大提升。 茂名晚报通讯员周英杰摄
茂名晚报讯通讯员李丽霞记者池榕2020年,由化州市宝圩供销社领办的长誉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回收黄栀子296吨,比2019年增收98吨。这个喜人的数据让该社社长周英杰松了一口气,舒展开紧皱了6年的眉头。
黄栀子俗称“黄金子”,果实可提炼黄色、红色、蓝色、黑色等多种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黄栀子种植作为当地农民致富新支柱产业,在经历了6年市场低迷、价格出现滑铁卢式下跌、种植面积大幅缩减、种植户失望却步等复杂困境后,在2020年年底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增收项目变“骗子项目”?
2012年,时任化州市宝圩供销社主任的周英杰带领相关人员到多地考察后,决定引种黄栀子,并成立了长誉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黄栀子最高亩产量竟是其他产区的近3倍。不到两年时间,合作社吸收社员超2000户,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值1.3千万元,种植范围跨越两广三市(化州、高州和广西北流),带动周边17个镇超过3000农户致富。该合作社成为全国最大的种植黄栀子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从2014年开始,黄栀子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现象,收购价格大幅下跌,由7元多/斤跌至0.8元/斤,严重打击了种植户的信心。黄栀子种植业自此陷入6年困境,由增收项目变成了被质疑的“骗子项目”,黄栀子种植面积减至1千多亩。
开展产业融合促增收
为保持合作社的运营、保证种植户的收入,周英杰除了不停地寻找销售渠道,挨家挨户鼓励种植户以及免费给种植户送化肥、农药外,还积极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代用茶厂,降低合作社产销黄栀子的风险,增加合作社成员收益,提振种植户的信心。
“做人做事都要有始有终,我不会放弃的。”在周英杰的不懈坚守下,合作社持续不断为市场输出高色价的黄栀子(其色价高达23,其他产区一般只有18-20),引起了一众生物公司的注意。其中,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起适当提高“长誉”黄栀子的收购价格,并对其进行良性管理和持续扶持,2019年与“长誉”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长誉”迎来了产量大提升,创收近200万,其中栀子花创收30多万,黄栀子创收148万。
据统计,化州市目前已创办、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6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1个,入社社员7719人,带动农户9088户,2020年1至10月累计销售额2.35亿元。
新闻推荐
记者张伍通讯员李丽霞本报讯最近,化州市大力强化交通法治建设,把法治要求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