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茂名市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茂南区金塘镇牙象木头塘村、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等都建起了文化阵地。但由于发展不平衡,缺少政策性引导和帮扶,茂名市乡村文化的发展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挖掘、整合和推广。为此,市人大代表刘桐提出了打造“一村一馆”的建议。
刘桐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素质修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刘桐建议,引导每条自然村都建立“乡村文化馆”,即“一村一馆”。可以尝试引导一些条件好的乡村先建几个示范点,再逐步宣传推广。“乡村文化馆”主要功能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村规民约公布公示、乡土农耕文化挖掘展示、图书阅览、棋牌娱乐、文艺展演、大众讲堂等。通过文化引领和熏陶,让村民有所学有所乐,不断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一个个群众性文化“小圈子”建构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生态和文化自信。
将“一村一馆”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茂名市创文工作,市、区、镇各级有关部门出台“一村一馆”建设指导性意见和帮扶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帮助乡村培养文化人才,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做得好的乡村给予资金奖励和支持。
将“一村一馆”建设作为乡村重要的公益事业来抓。对于“一村一馆”建设,党委政府是指导,村民是主体,各村要选出有文化、有特长、有热情的村民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志愿队,充分整合乡贤及村民集体智慧和力量。各村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乡村文化馆”或在原有的“戏台”、“农家书屋”等基础上拓展,或新规划建设,或借用村民闲置房屋,或联合辖区内的“农家乐”,面积可大可小,内容可多可少,逐步完善和拓展。
将“一村一馆”的建设和文化活动融入“年例”当中。年例期间,每个或者几个家庭出一个节目,让年例变成文化大汇演、大联欢。
将“一村一馆”建设融入乡村生态旅游中规划打造。通过乡土文化的挖掘、展示和宣传,让“乡愁文化”更有温度和魅力,不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燕红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通讯员何梅2月1日,中共电白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在电白区大会堂召开。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电白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