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公立敬老院的现况如何,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想就近养老该怎么办?参加市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的3名人大代表关注镇级养老院改革问题,提出了加快公办养老机构供给侧改革步伐,引入社会资金对镇级公办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等建议。
叶芝伟等代表在建议中指出,全市现有公立敬老院80多家,收养对象主要是农村生活没人照料的五保老人(现叫特困供养人员)。茂名市镇级敬老院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存在占地面积较大、设施设备简陋、离镇中心较远等问题。而随着国家兜底保障力度的加大,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大幅提高,2020年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942元,这样一些生活能自理的五保老人基本解决了日常生活费用,他们“故土难离”,不愿离开原来生活的村庄,不愿意入住敬老院,导致大部分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锐减,养老床位大量空置,造成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很多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急需照料,特别是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急需养老服务,同样他们也是“故土难离”,都想在本地就近养老,以方便家属探访或能经常回家看看。但大多农村乡镇没有民营养老机构,而公立敬老院又不对外开放、无法接收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农村老人入院。这样就出现了敬老院养老床位大量空置、敬老院附近农村老人想就近养老又“一床难求”的尴尬局面。
叶芝伟接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镇级公立敬老院还存在工作经费少、缺乏足够的管理服务人员、缺少老人活动设施等问题,加上镇级卫生院医疗水平不高,服务老人的医护资源和人员不足,设备较差,也制约了农村老人健康养老水平。因此,加快镇级公立敬老院社会化改革,满足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代表们建议,加快公办养老机构供给侧改革步伐,引入社会资金对镇级公立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实行公建民营,在满足当地特困供养人员养老的基础上,有偿接收当地有服务需求的农村老人入院养老;或由财政投入,将敬老院统一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以盘活公办敬老院资源,较好地解决农村老人就近养老的服务需求。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池榕
本版图片由: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信涛 陈国汉 黎雄 摄
新闻推荐
茂名市节日商品供应充足。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茂名晚报讯记者黄楚凡随着牛年春节脚步越来越近,市区各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