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敏
在岁末年终之际,茂名青年音乐家薛永嘉收到一份特殊的“音乐礼物”。2月4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其中公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第二届优秀音乐作品。由茂名青年音乐家薛永嘉作曲的歌曲《向世界微笑》正式入选。
“幸运,也是对我的鼓励,让我在音乐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见到薛永嘉老师时,是在他的工作室,一身黑色休闲装的他正坐在电脑前处理工作,我们在摆好摄像机后,便开始了对他的专访。
提起音乐,薛永嘉总有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首次创作奥运会类音乐
歌曲《向世界微笑》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渔鱼和薛永嘉联合创作,通过用音乐语言充分表达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愿景,抒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真切感悟,对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对全球冰雪健儿和世界各地朋友欢聚冬奥的热切期盼。
回想起歌曲创作过程,薛永嘉仍历历在目。
2019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开始面向社会启动音乐作品征集活动。“当时我就是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不行的话就当积累经验。”收到活动通知,薛永嘉还是鼓起勇气报名。
然而,创作奥运会类音乐,薛永嘉还是首次。没经验及如何展现大主题同时实现音乐接地气等问题,摆在薛永嘉面前。“对职业写手来说,写一首音乐不难,但要写音乐内核的东西,还是得做很多案头工作。”他认为,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才有灵魂和层次感。
既然有了目标,还是得全力以赴去实现。在整整一年的创作时间里,薛永嘉从网络上收集理解奥运会上演唱的歌曲,反复地听,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同时他还翻阅奥运会各种资料,在创作前先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初稿后,他将音乐发给同行的老师试听和分析,吸纳不同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我们大概折腾了半年多的时间吧,改了20多稿。”他说。
在编曲上,薛永嘉也有自己的见解。《向世界微笑》选用了电子音乐,一种律动感比较强烈的音乐;“无论是奥运会上的竞技、现场的热烈感,还是为当下盛世欢呼,都能让听众在轻快的音乐找到状态。”薛永嘉认为,社会文化层面越来越丰富,音乐的创作更需要注重格局,音乐才能越走越远。
大爱与包容是贯穿歌曲的主线
立足中国,向世界微笑,向世界发出邀请,是薛永嘉创作这首歌的初衷。
歌曲《向世界微笑》以“相信”起笔,“微笑”为基调,不仅仅体现出和平友爱、拼搏进取,作为东道主更是希望体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及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
以小见大,是歌曲的一大创新点。“无论谁喊北京,所有人都会回应。”这是薛永嘉印象最深的歌词,无论你在何处,只要喊北京,都会得到回应,字里行间诠释的是中国的大爱、信任与包容。
在薛永嘉解读中,自己从小生活在茂名,独有的人文给自身创作打上深深的烙印,好心文化一直是他创作的灵感。《向世界微笑》的创作,也是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放大到祖国、到世界,这种博爱与包容始终贯穿其中,让“好心”文化的内涵真正融入到歌曲中。
在《向世界微笑》中,无论是运动或冰雪,都与音乐结合起来。薛永嘉在创作时也做了很好的平衡。无论是歌词“火焰和冰雪都那么的年轻”,还是“我用冰雪书写成信,寄给远方最纯洁的你”,他用歌声和语言,写出他心中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简短的歌词背后,诠释的是新时代下,年轻一代所迸发对生活的热情,不断创造美好的梦想。在这美好时代下,我们也愿意将这份喜悦分享到全世界,这份信任是真挚的,就像冰雪一样的纯粹。”薛永嘉说,我们欢迎任何一个人来到中国,感受祖国不一样的魅力。
回到原点继续砥砺前行
从歌曲《六月的雨》《醉清风》《有一种味道叫家乡》到《润物无声》《莫惊》《归来仍是少年》《向世界微笑》等,薛永嘉的音乐之路,已经走过二十余载。
“以前自己写的音乐大部分都是流行音乐,个人主观情感更多。”薛永嘉表示,随着时代变化和人生阅历的沉淀,他更乐意多写些身边真善美的内容,这是对个人音乐生涯最好的回应。
此次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第二届优秀音乐作品,对薛永嘉来说是肯定,也是鞭策,“新的一年里,我还是希望回到原点,回到我梦想出发的地方,扎根基层,写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离开茂名去看茂名,扎根茂名看世界,是薛永嘉未来的音乐计划。他常说,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多学习多积累,写好身边日常才能续写世界更大的精彩,才能继续在音乐之路上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张丁文学生上下学安全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茂名城市发展,上下学期间,学校门前路段人流、车流量大增已成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