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服务中心志愿者帮助老年市民使用智能手机办理业务。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摄
茂名晚报讯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2020年以来,因疫情防控所需,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交通出行到购物消费等日常生活领域,都让智能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服务工具。但是,政协委员、民盟茂名市委员会却关注到,不少老年人不仅没有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还处处遭遇障碍。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智慧社会便利,也成为今年市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之一。
老年人面临着“数字鸿沟”的难题
平时,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年轻人能很快找到自己要办理的窗口,办好自己的业务,而老年人却连亮一下粤康码也要花费不少时间。新闻媒体也曾报道过如“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老人出门打车难、就医挂号难、乘车买票难等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何让老年人也能快速、高效办理业务,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成了不少人的“心头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手机网民约为0.96亿。这就意味着我国超1.5亿非手机网民的老人没有接触过网络。在智能时代,老年人因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面临着一条跨越不了的“数字鸿沟”,无法跟上互联网节奏而逐渐被边缘化。
多措并举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可结合工作实际,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加强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民盟茂名市委员会建议加快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推进相关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让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更好融入智慧社会。尤其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要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对需查验“健康码”的情形,要通过技术手段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继续推行“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加强适老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更加匹配为老服务。要推进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应老人视力、听力等衰退的情况,减少使用障碍,提高使用便利性,让老人们体验到智慧社会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增强老人们融入智能化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民重视和尊重关爱老年人社会风尚。要紧随政策方针执行,将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作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老年人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子女们要耐心教导,积极引导老人克服心理障碍,转变传统观念,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使用智能化产品的能力,接受智能化时代,跨越“数字鸿沟”。同时,社区、村居可通过定期开设手机课堂培训班,组织志愿者用老人听得懂的话语去讲解、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使其适应智慧社会的发展,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红利。部分地区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推动各类教育机构针对老年人研发全媒体课程体系,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帮助老年人过渡到智能化时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在银行、医院、车站等场所,应该保留线下办理渠道,设置人工服务岗,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服务。
要加强智能化安全管理,保障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权益。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切实保障老年人享受和使用智能化技术的各项合法权益。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茜)
新闻推荐
部分小区规范设置了电动车充电桩。近年来,电动车以便捷、经济、环保等特点,成为茂名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