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街道正推动园区差异化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区。黄春嵘摄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近年来,高州市金山街道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党建“1+N”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打造特色园区、破解瓶颈制约、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招商引资、提升服务水平,让党建工作真正融入产业发展工作各个环节,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体制改革
红色引擎助力创新发展
金山街道坚持以党建统揽产业发展工作,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落细工作责任。
在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通过实施“园镇一体化”改革,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党工委、管委会。并健全协调管理机制,定期分析工业园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切实统筹、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高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造、绿色生物能源产业。为做好产业、建设、招商、运营、指标五大规划,引导金山工业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金山街道多措并举,抓好园区规划。通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优秀党员到特色园区建设一线,将行动支部建在项目上,助力特色园区建设。
近年来,高州市政府不断加快推进金山、石鼓工业园区一体化规划建设,实现路网对接、连片开发。通过扩大城镇区域发展,将金山西区石鼓部分近2700亩列入空间规划,使金山石鼓西区连片可开发面积达3900亩。同时,推动园区差异化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金山大力创建特色产业园区。通过及时申报饲料、制革等特色产业园,加快建设鞣制皮革产业园,完善固废收运。不断推动皮革企业转型升级,以及着力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直接淘汰园区企业落后的污水处理设施。
日前,金山工业园区启动了107亩的创业园建设,计划引进7家电子信息企业,并建设2.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招商出租,这是金山加快试点建设中小微企业园的重要举措。据悉,该园区的建设将解决中小微企业厂房、环境容量、人才、资金和成本等方面的需求,构建形成块状产业集群、企业发展集聚、要素服务集成、补足补强产业链条的小微企业产业生态圈。
聚焦扩容增效
筑牢基础破解发展瓶颈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金山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党员领导干部争当“领头雁”,大力破解供地难题,提高土地厂房供应,拓宽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利用政策落实增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厂房供应,为园区生产发展夯实基础。
其中,街道通过成立征地工作组,按照空间规划加大园区征地力度,为工业园发展储备充足的土地。并用好增存挂钩、增减挂钩等土地供应支持政策,保障园区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供给。建立闲置土地摸底、发现、核实、处置、利用的常态化工作制度,瞄准“沉睡”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及时高效利用、发挥效益。目前,街道通过国有证盘活闲置土地7宗,占地534亩。此外,在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的同时,采取多种手段打击不良行为,牢牢保障园区经济稳定发展。
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有效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突破发展瓶颈,成效显著。
目前,产业转移工业园南区和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园内道路硬底化建设,工业园内主干道、园区供水管网、入园企业临时用电及园区电力、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园区配套服务逐步优化,园区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并通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综合体,配套建设居住、商业、娱乐休闲、办公、双创空间等设施,提升街道宜居宜业水平。
聚焦招商引资
推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金山街道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贯穿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构建“党政领导带头、流动党员助力、党群共同参与”的全民招商模式,依托区域优势,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街道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在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同时,建立招商引资临时党支部,实行奖惩制度,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方面协调抓,一支队伍专门抓”的工作格局。
并且,街道实施精准招商,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不断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园区精准对接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聚集力强的大企业,引进培育龙头,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实现“引进一家,带来一串”。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把现有的资源和要素优势与大湾区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做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跟踪落地及招商项目储备工作。
去年,街道完成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5个,投资总额17.93亿元,文昌学校、中力恒30万吨冷轧钢板、创能锂电池负极新材料3个超亿元项目均已落地开工,其中,文昌学校基本完工。
此外,街道深入推进土地效益提升,重新修订《高州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管理办法》,增加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等要求,明确可操作的惩罚措施和退出条款内容。同时,2021年起,金山街道开始定期开展入园企业清查,清退不符合入园条件的落后企业。
聚焦营商环境
致力惠企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高州经济发展首要任务。金山街道强化广大党员干部重商亲商的服务理念,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官制度,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片挂钩辖区内125家工业企业,推进园区及企业党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将每月15日定为“企业服务日”,对重点企业实施动态跟踪服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去年3月,由于金山街道党委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佳都制衣有限公司与各村(社区)建立用工联系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招工难问题,佳都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不减反增,顺利创办分厂,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街道落实惠企政策,建立国家、省、市、县的惠企政策清单,做好政策宣传,并主动协助企业申报扶持政策。去年,针对饲料行业低迷的情况,街道举办政银企座谈会3次,成功帮助10多家企业融资。其中,4户农户每户均获得30万元的贷款额度用于购买饲料款项支出,帮其渡过难关。
并且,通过依法依规承接县级下放或委托(授权)的许可审批权限,金山街道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流程、精简环节,重新制定办理流程图,加快实现“一步到位、一次办理”。对投资商实施一站式代办服务,全程跟踪代办。
此外,街道还创新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制度,明确规定基本申请条件具备、申请材料主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在其他申请材料暂缺或有误的情况下,服务窗口可先予以受理,相关审批部门开展审查,待材料补齐后再予发证。“容缺受理”制度建立以来,已帮助企业(协鑫、安佑)办理施工许可证2宗,审批期限从原来的60天左右缩短至5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金山开发区现有的3所职业技术学校,金山街道谋划筹建高州职教城,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将金山打造成以高等职业教育(高技)为引领、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基地,为企业发展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
南方日报记者李沁通讯员梁淦生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李光耀高州市宝光街道顿梭村委会良民村有座老四合院,自2018年后成了高凉乡土文化博物馆,收藏了1200多件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