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
愧我难登循吏传,此邦真有古人风。
——清·胡国纲
雨后的高州瀛洲公园,游人稀少。我踩着水影,漫不经心地游荡在公园北侧的小广场上,古城著名的人文景观“尚义名区”牌坊就坐落在这里。斑驳水影里的牌坊,朦朦胧胧,摇曳生光,让人心生敬意。可能是雨后秋高的缘故吧,这里清风习习,格外凉爽。
这是一座用大理石造就的牌坊,三跨式四柱顶天,六横梁雕龙画凤,南北两面的装饰及图文并无异样;远望气势恢宏,造型雄伟;近观华彩艳丽,石艺精湛。基座厚重,四围镶嵌着的石刻浮雕,美轮美奂,雍容大雅,有水映荷花、蕉林烟雨、晴空飞乌、松鹤廷年等图案。
古时候,牌坊主要为宣扬封建礼教和标榜功德名利,同时还有昭示忠孝节义的意思。眼前这座牌坊,则是纪念一位古代官吏为政清廉的丰碑,它的故事,流芳至今,正气凛然,感动后人……
清代嘉庆年间的一天,绵绵秋雨,飘飘洒洒,打湿了远行人的薄衣行囊。此时,离任履新的茂名县知县胡国纲,携眷带幼,正行走在府城西去的南桥古道上,他时不时流连回望他勤恳服务了10年有余的高凉郡城。
胡国纲,福建明溪人,自幼聪颖,过目成诵、博览旁通,能诗善文、尤工书法,才略过人。乾隆四十二年,中丁酉科举人。朝廷特颁发“勒命之宝”,选调赴广东,先后任合浦、长宁、河源、茂名知县、崖州知州。胡国纲任茂名知县时,县衙的案头上挂着“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分则官不值一文钱”的条幅,时刻告诫自己务守清廉,不义之财一文莫取,深得民众爱戴。
在即将离开高凉郡地的时候,胡国纲有太多的不舍与惆怅,此一去,虽是仕途得意,升任知州,但天涯路茫茫,恐怕今生再无缘回到高凉与淳朴的乡邻共聚情谊了;此外,还有更头痛的事,自己为官多年,却是积攒无多,清贫如洗,连去涯州的盘缠都不一定够使。想到这里,胡国纲的心情格外沉重,在广东为官为政那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长宁地处山区,生长断肠草,境内一些狡诈的野夫莽汉常以此毒草威胁敲诈百姓,惹是生非。胡国纲体察民情,严厉惩办邪恶,还雇人挖断肠草根,集中烧毁,致使奸民敛迹;茂名临近大海,水运交通发达,各地官员商人往来络绎不绝,情况复杂。时有商人林源顺等人的百余艘货船,被海关官员怀疑走私而暂扣。胡国纲闻讯速去实地调查,证实船队为正常海运,没有触犯大清法律,准予放行。众商人感激不尽,凑集礼金表示谢意。胡国纲拒收,叹曰:今取民一文,我为人一文不值。胡国纲言行笃实、清正廉洁,在茂名(今高州)一带颂风四起,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胡县令《卖水》《惩治税吏》等许多爱恤民众,除恶肃弊的故事。
胡国纲在茂名任上,执政为民,不贪不占,口碑良好,却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与辛酸。国纲一家八口人,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四个未成年的儿子,全家人靠微薄的月俸维持家计是有困难的。但他却对家人说:与民众相比,我们还不算贫穷,官清民接近,立身贵廉明。他严格要求家人,不准收受礼品,莫取昧心钱财。因为家境贫寒,孩子多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其次子炤书、四子洛书相继夭折,每想到此,胡国纲总是深深自责,觉得愧对家人和亲生骨肉。
《儒林外史》有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清朝的官场也是够腐败的,可胡国纲却是一身正气,出淤泥而不染,实在难得。要赴崖上任了,竟身无余钱,连路费都捉襟见肘,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士绅和民众知道后,深为感动,大家相约赶到城南为胡国纲送行,并纷纷捐钱捐米给他作路费。胡国纲百般推辞,无奈乡亲们一片诚心捐资,他只好在补足了盘缠之后,将多余的钱粮如数退还给众乡亲。此事在《茂名县志稿职官志》中有记载:“乡民饷薪米不绝于道”。
离开时,民众夹道欢送父母官,胡国纲感慨万分,于城南古榕树下即席撰联赠予茂名众乡亲,表示谢意,联曰:
愧我难登循吏传,
此邦真有古人风。
横批:尚义名区
他在即将离开他深深地爱着的异乡热土和朴实厚道的乡民时,却不忘褒扬茂名是一个崇尚仁义的地方。
胡国纲为官,不但廉洁,而且还十分谦虚,他在上联中说自己很惭愧,做得还不够,距离循吏的标准还相差很远;跟着在下联中说,如果要表扬的话,就表扬茂名的乡民吧,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你做了一点好事,他们都不会忘记你,而是感恩你,真有古代先贤仗义疏财,善行义举的风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为官者的政绩如何,名声好坏,于离任之时看百姓的举动,听街头的闲谈,常常就是最真实的评价。胡国纲为官的操守如何?高凉百姓的举动给予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为政清廉,两袖清风,一心为民,政声卓著。嘉庆元年,清廷特颁《诰命之宝》,称誉胡国纲为“亲民之吏”,诰授奉直大夫;之后,福建《明溪县志》《八闽通志》,都将胡国纲编入“循吏传”之中。胡国纲长期废寝忘食,处理政务,积劳成疾,于清嘉庆十年八月二十日病逝,享年52岁。
为纪念胡国纲廉洁为民的高风亮节,当年乡民们在城南附近,集资兴建了“尚义名区”牌坊,可惜原景毁于上个世纪。如今,200多年过去了,还是为了褒扬清廉,崇尚仁义,政府在瀛洲公园重建了“尚义名区”牌坊。
当年胡国纲书赠乡民的对联和横批,被镌刻在牌坊之上,金光闪闪,耀眼夺目,默念着这些穿过悠长岁月的先贤教诲,我感慨万千,又想起已故作家、诗人林兆祥先生在牌坊重建落成时作的一首七律,现录于下,为名区胜景增添诗情:
政绩煌煌古少伦,清风习习在官贫。
惟知草木需霖雨,但见城乡俗朴淳。
尚义崇高今日再,名区艳丽此邦春。
长教美德存乡国,莫使闲愁入鉴滨。
新闻推荐
3月以来,邱斌林每周都要往返海南陵水、万宁、文昌和家乡广东茂名高州。海南荔枝花开花早,“今年是荔枝大年,往返两地一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