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的义诊活动中,心理专家为群众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大家听到“挫折教育”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有的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多经历挫折,养成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的品性。受到这样教育理念的启发,一些一知半解的家长可能会面对孩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希望孩子凡事都要自己解决,对孩子的需求从不给予满足,吝啬对孩子的表扬,甚至会贬低孩子。长期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往往变得敏感、自卑、叛逆,更严重的就十分抑郁,这样的效果似乎与自己希望孩子能变得更独立更坚强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呢?因为父母只顾给孩子制造挫折,或者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自然也难达到“挫折教育”的成效。“挫折教育”出了错,自然也就只能成为“挫折”。
如果不去引导,不去思考孩子的感受,只去批评他让他自己成长,这样的伪“挫折教育”丝毫不需要力气。但真正的“挫折教育”并不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否定去打压,不是要人为地制造挫折,而是要教会他在面对来自外界的竞争、困难、失败、挫折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进行“挫折教育”时,父母需要做到这两点:
一、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你会支持他,包容他,会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让他知道挫折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遇到挫折时感到无助、自卑、沮丧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也会这样,不必为此感到羞耻,但是我们需要慢慢去解决它克服它,把困难变作生活的经验。
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让孩子明白每一次失败、教训、挫折都是一种生活的经验,我们正在经历,并且尝试克服,把负面的事件建立正向的连接,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试错,要成长,我们就要把每一次挫折变成经验,帮助我们下一次做得更好。
在真正的挫折教育中,父母不是制造挫折的人,不是“挖坑”的人,而是陪在他们身边,鼓励他们迈过“坎”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具体地帮助孩子呢?
1、真情实意地去认同孩子的感受。当挫折到来时,许多负面情绪也会随之到来,而父母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同时表达出理解与关怀,而不是冰冷地说教。
2、与孩子一起分析遇到挫折的前因后果。父母协助孩子分析清楚事情的原因,将会发生什么后果,提供处理意见让孩子选择,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处理问题能力。
3、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面对挫折时,有些孩子的情绪可能会一下子爆发,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比过度保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在跌倒后如何站起来。家长要做的是传达“输赢乃兵家常事”的观点,要让他们正视“输”,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再“赢”回来。
4、面对孩子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当孩子为了解决困难,战胜挫折付出了努力,家长们一定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对于孩子来说,及时的肯定是一剂“灵丹妙药”,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努力下去。
孩子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苗,父母是他们最大的养分给予者,小树苗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父母应该做的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育他如何汲取养分,打好基础,扎根大地,如何抵御风雨不断成长,而不是变成打压孩子的狂风暴雨。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供稿)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冯小飞通讯员谢韶据市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云量较多,有(雷)阵雨,本周中后期还是多云为主,部分时间可见阳光。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