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庙正门。冯春华 摄
民国37年上司庙。
清明时节,坐落于乳源县桂头镇阳陂村黄沙岭的上司庙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侯氏宗亲和拜祭者。上司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是后人为纪念侯安都而在他家乡修建的“岷山三公庙”,至于建庙的具体时间,没有资料可考证。
据了解,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侯安都生日这天,上司庙都会举行庙会,在外的侯氏家族和当地瑶、汉群众皆来朝拜,络绎不绝。大家敲锣打鼓,通宵达旦,十分热闹。
侯安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乳源起兵南朝功臣
侯安都是中国南方较早出现的参与朝政的历史风流人物,他辅佐陈霸先建立陈朝。清《韶州府志》引自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奉郎知白州(今广西博白)李渤记略:“桂山肇迹,自荆山南走千余里至于衡山,斗起为炎帝国。又自衡山南走千余里至于桂山,郁然为祝融神区。山之磅礴,方广几千,百余里峻极崇高;几五七千仞,青峰碧嶂,云霞所栖,丹崖紫壑,神仙之宅。山下之庙则司空侯公故家也。公名安都,字师成(成师),本末俱《南史》。惜乎功大,主疑,盛名之下,难乎其终。到今里中习俗,风流慷慨犹存。时或旱涝,四远来祈,未旋辄应。公之族有登进士第者,名晋升,字德昭,托予记之。又作迎神送神之诗,以遗其乡人,使岁时祈报,得以长言而咏焉。”
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的《南史》和记载陈朝历史的《陈书》都有侯安都的生平事迹介绍。《南史本传》记载:“侯安都,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字成师,始兴曲江人。封桂阳郡公,除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兼善骑射。卒年四十四。”
侯安都父亲侯文捍,年轻时便州郡为官,以忠诚谨慎而知名。侯安都成名后,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侯安都擅长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还擅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史中所记的始兴曲江,即为现在的乳源桂头镇。
南北朝时期,战事频繁,政权更替。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梁朝将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富庶一时的三吴之地成为人间地狱。陈霸先奉广州刺史萧勃的命令,助欧阳頠斩获高州刺史兰裕,萧勃于是令陈霸先为始兴太守。陈霸先求贤若渴,广交豪杰。欧阳頠是岭南名宦,深谙岭南民俗民风,与许多衡州地方豪强交好,他建议陈霸先招抚侯安都。经欧阳頠引荐,陈霸先拜访了侯安都。史料记载陈霸先“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奇人异象。会面详谈后,侯安都认为陈霸先是英主,必能成大业。不久,侯安都从乳源桂头镇码头出发,召集兵甲3000人,依附陈霸先,开始了一路北伐征战之路。
侯安都武功高强,作战勇猛,他跟随陈霸先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平定侯景之乱,立下大功。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5月,齐将齐嗣徽率10万兵南犯,与侯安都战于耕坛(今南京城内)之南。侯安都英勇善战,大败齐军。齐军北度钟山,侯安都又与齐将王敬宾在钟山龙尾展开大战。同年6月,陈霸先与齐军大战于莫府山(今南京城西)之南,侯安都自白下引兵横击齐军腹背,大破齐军,“斩获数千人”。侯安都在抗击齐军中,勇猛无比,晋爵为侯,又晋号为“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
侯安都不但勇猛,而且满腹韬略、智谋过人。消灭侯景之后,在王僧辨与陈霸先的权力之争中,陈霸先“唯与安都定计”,侯安都于是作出奇兵夜袭的计谋,铲除了王僧辨,辅佐陈霸先建立了陈朝,侯安都晋封为“镇北将军”,加升府仪同三司。永定三年(559年),陈武帝驾崩,侯安都当机立断,立陈蓓为帝(即陈文帝)。后文帝又加封侯安都为侍中、征北大将军,朝廷还立碑颂扬其功德。
侯安都的职务相当于宰相,先后被授予“猛烈将军”“仁威将军”“平南将军”“征北大将军”“征西大将军”等称号,官至光禄大夫、司空,成为德高望重的显赫人物,自古有“南天一人”之称(见《曲江县志》第1130页)。
沧桑古庙再现历史
侯安都死后,归葬故里。清光绪二年(1876年)《韶州府志》卷十九之“建置略·坛庙”记载:文英庙,祀侯司空,在武城街。又侯司空庙,在县西北桂山下(今乳源桂头镇)即其故居,创祠以祀之,宋元丰十年重修。国朝康熙五十七年改修方座,乾隆四十一年、五十六年俱重修,道光四年添建庙门一座,二十七年被火烧,经修复,嗣毁于寇。咸丰十一年、同治六年迭次修葺。
据负责司空庙管理工作的冯先生介绍,司空庙1968年毁,仅遗留一棵古老的大榕树。1986年,由当地乡民集资,在遗址按原屋基修建侯安都纪念馆,并在司空庙遗址左侧新筑起一座墓冢。
乳源必背、游溪的瑶族人一直都比较尊崇侯安都,称侯安都为阿公。近代以来,许多历史学家对侯安都的族源进行了考证,认为侯安都是俚族或是溪族,有的认为是俚族或溪族转化为瑶族,至今无法定论,但从侯安都的生活环境、习俗和后人的分布与历代考证,侯安都当属乳源瑶族先民无疑。
侯安都除了赫赫战功,对岭南民间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侯安都在世时,常召集阴铿、则褚玠、马枢、张正见、徐伯阳等文士做宾客,提笔作诗、品评诗赋、辩争高下,促进了岭南诗词的发展,促使了岭南文化与中土文明沟通对话,从而也推动整个南朝文化的融合。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诗始杨孚”之说,在追溯张九龄之前的岭南诗风时,对侯安都的招聚文士之举给予了“开吾粤风雅之先”的高度评价。
为了纪念侯安都的功绩,唐后期,在韶州武城街的文英庙安放了侯安都神位,在文魁楼安放了侯安都的牌位,人们有感于侯安都的精神,称他风烈可敬,后来将文魁楼改名为“风烈楼”,与纪念曲江古代名人张九龄、余靖的风度楼、风采楼并称“三风楼”。
上司庙已成为乳源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景点。庙门两旁的对联“开国元勋,定策元勋,伟绩千秋垂史乘;精神不死,名誉不死,威名万古壮乾坤”的楹联很有气势。穿过侯安都纪念亭,迎面便是庙的正门,楹联上写着“岷山铜皮千载竹,安都铁骨万年松”。
侯氏后人侯奕祥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侯氏宗亲都尽力去保护上司庙和侯安都墓,但力量还是有限的。他希望侯安都的历史价值能让更多的人获知,让更多的人知道韶关的历史,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起将这个有历史价值的地方建设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朱宴修这里说的杏花村,不是唐代杜牧诗中的“杏花村”,而是高州市分界镇的杏花村。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又有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