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仔岭街道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梁家宾摄
5月22日,茂名高州市石仔岭街道举行“三变”改革工作现场会暨耕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大会现场,社员喜领村股金及分红160万元,其中纯分红84万元。3年来该村累计纯分红超过125万元,支付土地出租保底收入及村民务工工资超160万元,直接创造在家门口就业岗位200多个。
在分红大会现场,村民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村民邓富业激动地说:“我今年65岁了,当了大半辈子农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过上这种好日子,既当上了股东,平时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比原来耕田轻松多了。这次不仅领到了股金及分红4万多元,平时我们夫妇在基地务工还有4万元的工资。现在我们家钱袋子鼓了,生活变好了,感谢党的好政策!”
邓富业是“镇大岭之变”的其中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大岭村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集体经济壮大了,村路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基础
红色引领勇挑重担
几年前,镇大岭村的土地由村民个人经营,单一种植,存在丢荒现象,空有大片土地资源,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微薄。村干部几经思量,决心将土地集中起来打包流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与其让土地荒废长草,还不如整合起来流转,赚得一分是一分。”该村党总支书记邓槐波说。
按照“一个好支部做中坚,一项好产业做支撑,一套好机制保运转”的总体思路,镇大岭村把党旗插在“三变”改革的第一线,村党组织做好服务官,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试行将分散土地预流转至合作社,或由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或统一对接给企业使用。村民代表邓槐尧回忆说,2018年发动村民参与时,许多村民不理解,并都持观望态度。
为打消村民疑虑,该村党员干部充当开荒牛,筹集8万元资金、流转土地11亩,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圣女果,合作社第一年就盈利12多万元。
结合党员“评星定级”、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镇大岭村广泛推行党员“两个带头”帮带模式。党员带头帮扶一户困难户,把脱困户嵌在产业链上,先富党员带头树榜样、困难党员带头脱贫树信心;党员带头做一件实事,通过村党组织牵线搭桥,党员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稳定产业带动和利益联结关系。
通过发挥党员致富表率作用,激励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全村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村民们纷纷找到村干部,表示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以土地折价入股,成为股东。
促发展
土地流转让村民变股东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该村屡出奇招。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谷物折价”模式,即一亩地按稻谷折合市场价,确定土地预流转租金。村委会以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整组村民的土地预流转给村经联社。村委会与企业商量,以不低于预流转的价格和优先安排村里人就业的条件出租土地。该模式不需要企业一家一户去谈流转、谈租金、谈租期。村民可以只收取土地租金,也可以土地折价、资金入股,由合作社或企业负责生产经营,村民享受分红。
目前,该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千禧圣女果、山茶花、火龙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累计流转土地1200多亩。另外,该村动员村民和外出乡贤筹资完善基地设施,建成了村庄至田园的硬底化道路,完善灌溉设施,配套路灯、步道、采摘园和休闲鱼塘等,发展观光农业。
同时,该村大力发展“花之韵”观光旅游业,着力建立以“观光+园林采摘业”一体新型农业化发展服务体系。游客们在玩赏之余,也能品尝到原生态、绿色无公害的水果。
凭借“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优势,技术人员全程跟踪,严把质量关,着力建立以集中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化发展服务体系。同时与保险机构开展合作,对葡萄、花场等进行农业特色保险,切实抵御市场风险。
据了解,村民变成股东也提高了村民对产品生产及销售的积极性。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道低迷,但由于基地的阳光充足,产品甜度高、口感好,深受顾客喜爱。股东大胆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良好收益,其中千禧圣女果营收入360多万元,分发股金及分红160多万元,分红收益率达103%。以每股1000元计,每股股金及分红可拿2030元。
解民困
家门口就业圣女果变“幸福果”
“年纪大了,没办法去外地做工,也没办法下田干重的农活,只好留在村里看孙子,生活费都得伸手向儿子要。现在村里有了种植基地,每天空闲时就去果场帮忙,时间自由,又有收入。”留守村中务工的村民老邓说。
邓槐波介绍,该村圣女果场高峰时期提供上百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人大多数都是村里的老人、妇女、脱贫户及其他种植基地和分拣工场的人员等。加入合作社后,村民们有务工收入和合作社分红,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加。
此外,镇大岭村还聘请了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专业人员冯宇担任技术员,负责整个基地的技术管理。技术员除了每个月5000元工资,还有绩效奖励。每年,合作社还抽取收益的10%作为技术员的奖励资金,留住了人才,留住了技术。
土地已确权,不怕流转后权属不清、村民吃了“定心丸”。村民身份转变,成了股东,成了产业工人,享受“租金+薪金+股金”收入。
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活”了,村民腰包“鼓”了,村民的日子也更“美”了。
南方日报记者李沁
通讯员邹昌生湛蓝宇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记者张富摄茂名晚报讯记者李光耀昨天早上,茂名晚报记者在山阁、分界高速路口至分界圩路段看到,众多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