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一起把传统手艺传承下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个大馅足的高州古粽籺。
在粽叶上铺上板栗和腩肉。卢锦波摄
英姐家包的古粽籺量多馅足,颇受当地人欢迎。
包好的高州古粽籺。
外孙女们品尝粽子。
英姐家包高州古粽籺所准备的原材料。
“古粽籺大的双手都捧不过来,粒粒糯米都入味,好吃!”端午节,一位食客吃到英姐家卖的粽子后赞不绝口。
周末的高凉中路车水马龙,这天早上9点,英姐一家早早准备好了锅台和材料,准备包粽子。“客户提前预订好了,今天一天要包700个粽子。”英姐边说边拿起粽叶开始包起来。
折起粽叶,放入加盐泡好的糯米,用手把糯米平铺。接着放入三条肥瘦相间的腌制过的腩肉、炒好的花生、咸蛋黄等,在外缘包一层粽叶,撒上糯米。用粽叶封好后用勒古叶缠上,一个四边长条形的粽子就做好了。
英姐包粽子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包第二个粽子的时候,记者顾不上看她的手法,只能盯着秒表计时了。40秒不到的时间!一个大的古粽籺(高州肉粽)就包好了。
“我每天都是五六点起来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每天的粽子依然供不应求。”英姐边包粽子边说。英姐有4个女儿,取名为月兰、月华、月玲和月琴。月玲说,从小就吃母亲包的粽子吃到大,也把卖粽子作为自己热爱的事业。
月玲讲述,平时她们姐妹会和母亲一起去乡下割一些玉竹叶或柊叶,作为包粽子的叶子。再割一些勒古叶做包粽子的绑绳,一片勒古叶可以撕出四五条绑绳。把这些叶子运送到家后,便放在阳台上晒干,包粽子的时候再泡水使用。
月玲喜欢用视频记录一家人包粽子的日常,她做成视频发在网络平台上。一家人不包粽子的时候,也会看看网络上其他博主发的包粽子视频。“你看,我的这个视频也是有很多浏览量的。”月玲笑着分享。
为了让更多人尝到高州的美食,月玲做起了微商,在网上同步销售自家的粽子。“现在物流冷链发达,外地人也可以尝到好吃的高州肉粽和灰水粽。不用专门过来买了,不过就是需要提前预订。”月玲说。
这一包就做了30年。“包粽子、蒸粽子都是传统的手艺,我们还会一代代传下去,让传统手艺不流失。让身边的朋友和远在外地的老乡们,也能品尝都家乡的味道,让每个人都可以吃到健康又美味的粽子,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意义。”月玲坦言。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李沁(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谢鸡镇全体镇村干部、乡贤代表等现场参观谢鸡镇官庄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昊摄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