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生活中的郑楚芳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江畔出了七位“弈林剑客”,这七位绝顶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纵横楚河汉界,他们是:特级大师许银川、陈丽淳、许国义、张学潮,大师李鸿嘉、郑楚芳、朱琮思。
“弈林故事”上回说到,象棋大师郑楚芳7岁开始学棋,11岁接受名师指导。周末等节假日在文化宫摆擂台,名扬工人文化宫。1987年获得汕头市运会少儿女子冠军,接着连续两年获广东省少年锦标赛第二名。由于成绩突出,顺利进入广东省象棋队集训。
话说郑楚芳摘了市运会金牌后,带着更大的梦想,在13岁那年离开父母去了广州。住在省棋队集体宿舍里,虽然集训队有比较严格的管理,但衣食住行都要靠个人自觉。这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实在是不容易。在离家遥远陌生的环境中独立生活、独立思考,都要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跟她一起去省队的那个女同学,因为一时适应不了这种离开父母的集体生活,不久就令人遗憾地离队回汕头了。
郑楚芳也想妈妈,她忘不了妈妈为了她们姐弟四人读书所付出的艰辛。那时她一家六口人,仅靠爸爸那点工资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何况四个姐弟还要上学读书。为了补贴家用,妈妈不得已去制衣厂打工,还常常把布料带回家里晚上加班加点。楚芳小时候多次看到,妈妈在缝制衣服时,因为劳累被针扎穿手指鲜血直流,妈妈痛得直落眼泪。
一想起妈妈,懂事的郑楚芳心里就有了一种力量。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经常给她写信打电话,赢棋了替她高兴,输棋了再三鼓励。楚芳想,她必须认真学棋,她知道自己来广州学习不容易,她暗下决心要在比赛中拿出最好的成绩,来报答辛劳的父母。
在广东潮汕地区,有“出花园”成人礼俗,15岁的郑楚芳刚出花园,就为参加象棋大赛做准备。郑楚芳最难忘的事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象棋个人赛。那是1992年底的北京,来自全国40多名巾帼英雄聚集一堂捉对厮杀。第一次来北京的南粤少女初登大赛赛场,13轮比赛11个对手都是象棋大师,但郑楚芳毫无惧色,猛打猛冲,接连把名将挑落马下,令人瞠目。
在最后一战中郑楚芳后手对黑龙江名将郭莉萍,由于事关能否晋升大师,双方均奋力一搏,最终握手言和。比赛结束,同积8分的选手有好几个,郑楚芳在几名选手中因小分最高,最终获得第5名,郭莉萍获第6名。这一年,郑楚芳与郭莉萍携手晋升象棋大师。16岁少女第一次参加全国个人赛就获得大师称号,实在是少见,弈林记住了她的名字——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女子大师郑楚芳。
从此,在全囯个人赛赛场一夜成名的郑楚芳,就作为广东省女棋队的一号主力队员,征战在团体赛赛场上。从1992年至2001年,先后5次夺得全国团体赛前6名,为粤军女队成绩上新台阶立下殊功!1999年荣获广东省女子成年象棋赛冠军,2002年在“银荔杯”全囯象棋邀请赛上,郑楚芳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第4名。
在赛场风光的郑楚芳,明白自己还有不足,她有新的想法,她决定要提升自己。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特约撰稿人:刘剑荣
围棋业余四段,资深媒体人
汕头市象棋协会顾问
新闻推荐
喜迎亚青会 唱响主旋律 汕头市举行“喜迎亚青会”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东海岸分会场的“喜迎亚青会,健康快乐行”荧光徒步活动同步火热进行。本报记者方淦明摄本报讯(记者翁夏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