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南方号·汕头矩阵更新的内容中,“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作品可谓惊喜不断。尤其是其以五期原创漫画形式展现扫黑除恶行动的创新宣传方式,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单位争相转载的对象,人气颇高。
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的背景下,“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何会以原创漫画进行线上宣传?其幽默有趣的呈现方式背后,又有何“接地气”的创作思路?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脸谱化”创作让宣传直接明了
在这五期原创漫画中,一个个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定义被放置在不同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以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及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予以普及和解答,涉及的内容包括两院两部4个意见、黑恶势力“保护伞”的15种类型、11类打击重点、知识问答等。
据“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创作团队介绍,在思考如何创作漫画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用轻松幽默的段子来吸引读者,引入主题。
例如,在创作“十一类打击重点”这一期漫画,创作团队想象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人意图通过勾结黑恶势力,干涉基层换届选举。在构思对白时,他们想到网上一个关于外国人考中文听力的笑话,给漫画中的人物增加了“这是一点小意思,意思意思”“你可真够意思,那我就不好意思”的对话,最后引出“甭管这段对话啥意思,这两人行为都有违法犯罪的意思”,进而引申出扫黑除恶的十一类打击重点。
其次,创作团队把能够具象化的内容都用漫画画面来展现。比如,十一类打击重点的具体内容、黑恶势力“保护伞”的类型、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等,作者都用漫画加“接地气”对白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得内容更加简单易懂。
科普漫画讲究的是画面直接明了,同时也注重刻画细节。创作团队表示,在绘制漫画人物形象时,他们也采用“脸谱化”的方式进行区分。
比如,漫画中的黑恶势力人物个个凶神恶煞,衣着打扮随意,手臂上还显露纹身,皮肤也较一般人黝黑,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经典的“反派角色”;而作为打击黑恶势力的司法行政机关人员一身正气,身着干净笔挺的制服;负责讲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内容的法官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就连漫画中扮演被黑恶势力欺凌的老百姓角色,也是涵盖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从侧面表达出黑恶势力人员无恶不作的特点。
幽默漫画被多个单位转载
据了解,在这五期原创漫画中,每一期均设计了30个不同场景,这些场景都以漫画为主,文字为辅,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让网友在观看漫画之余了解到黑恶犯罪的常见表现形式,了解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认定标准,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更加深入人心。
这一系列漫画出炉之后,不仅让“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汕头公检法系统中率先采用漫画形式普法的南方号,也被多个官方宣传平台争相转载。
7月23日,“汕头城管”微信公众号以《什么是扫黑除恶?汕头中院原创漫画“画”你知》为题,转发了这系列原创漫画的第一期。7月28日,该单位又以《汕头中院原创“扫黑除恶”宣传系列漫画来啦!》为题,转发了第二期漫画。
无独有偶,7月31日,“广东省文明村”潮南区大宅村的微信公众号也转发了“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原创漫画,获得不俗的关注度。
“这五期原创漫画不仅形式创新,而且内容十分全面。”其中一个转载单位的运营人员表示,当前扫黑除恶行动的宣传正全面铺开,形式层出不穷,以原创漫画呈现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能够跨越受众的年龄阶段,无论是习惯快速化阅读的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懂漫画所表达的内容,继而达到普法的宣传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方号·汕头矩阵7月好稿奖评选中,这五期原创漫画荣获了一等奖。
据了解,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中,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将运用直播、短视频、海报、H5、一图读懂等丰富立体的融媒体形式,打造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实现立体发布。
杨立轩
新闻推荐
由从属到先导,由效仿到创新 设计赋能 “汕头智造”聚合新动能
越来越多年轻设计师回到汕头寻求“再出发”契机。受访者供图汕头工业设计城将打造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