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报纸,看到“名师推荐”周恩来总理的这篇文章,虽只有短短的447字,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作者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切,周总理通过对社会与国家两者辩证分析,指出当时社会乃至国民所存在的问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召。
当年的周恩来总理只有16岁,当其时,社会黑暗,国内动乱,欧洲列强正忙于“一战”炮火中,而日本也乘机以对德宣战之名,企图占领我山东青岛。此时的中国千疮百孔,广大人民于一片水火之中。胸怀抱负的周恩来目睹民族危亡生出感慨,以至于他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呼吁!这篇文章,又让他对国家与社会的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与深层思考。
其实,“爱国必先合群”,回望历史滚滚车轮,放眼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程,这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国民、社会与国家三者是互不分割的依存联系。国谓之于国,其必有民之存,民之所存而合群则谓之社会。社会与国家既是表里,也是部分与整体之关系。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无国不成家,无家不为国”的“家国”理念就有所体现。从孔孟之道的“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到屈原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思想,到了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行动,从徐特立的“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到巴金的“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家国情怀”一直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心中,更是作为中华文化的血脉代代相传。
喜看今朝,在“华为”事件过程中,国家力挺、学者“退群”,民众声援,网友打call,全民一致对“港独、台独分子”“零容忍”!可以看出,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仇敌忾,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与行动。如今,放眼未来,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我的故乡汕头成功申办2021年亚青会,都让我们看到国家实力一步步增强,国民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新中国将如周恩来总理16岁时所说的“合人群而成良社会,聚良社会斯能成强国。神州不沉,吾种不灭,均如千钧系之一发,吾国可不于此加之意乎?”般的巍巍屹立,欣欣向荣,凛然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三毕业生:巫泽丰
指导老师:肖钿
新闻推荐
汕头市发布今年游泳场所抽检结果 91家市管人工泳场6家不合格
本报讯(记者周敏)炎炎夏日,高温来袭,游泳成了最受市民群众欢迎的消暑活动项目。为加强汕头市游泳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切实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