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沿街灭蚊。本报记者 袁笙 摄
近期汕头市气温升高,天气时雨时晴容易孳生蚊虫,目前正处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专业人士提醒市民,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无须恐慌,防蚊灭蚊是防止登革热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市民家里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盆以及容易积水的花盆托盘,应及时主动清除积水,清理蚊媒孳生地。外出游玩时应做好防蚊措施,如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突发高热、头痛、皮肤发红等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庭防治
防蚊灭蚊清理蚊媒孳生地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蚊种,而广东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纹伊蚊的生长繁殖。
据了解,今年汕头市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时间与近三年相比明显提前,报告病例数与涉及范围也显著高于既往3年同期水平,防控形势严峻。专家认为,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蚊子通过卵—幼虫—蛹这三个时期都是在水中生长发育,所以没有积水,蚊子就生长不起来。因此,家庭在防蚊灭蚊上应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清理蚊媒孳生地,保持阳台花盆托盘不积水,天台地面的积水随时清除;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应投放杀灭幼虫的药物;家庭种养的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应每隔3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家庭应安装纱门纱窗,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外出旅游
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近年来,登革热疫情境外输入性病例日益增加,输入性病例的感染地多为东南亚等热带地区,举例说,假如输入病例在本地被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叮咬后,白纹伊蚊再叮咬健康人,就会造成疫情在本地传播。据统计,截至8月4日16时,汕头市有5个区县8个街道/镇报告输入性病例9例,其中输入来源最多为柬埔寨,占5例。
市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当前,汕头市面临本地疫情和输入病例双层防控压力,防控形势严峻。因此,市民需注意潜在的疾病和意外风险,登革热防控需要未雨绸缪,防输入防传播尤为重要。
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暑假期间,市民如外出赴东南亚一带登革热流行地区旅行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或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使用蚊虫驱避剂;选择住宿时尽量选择门窗能够紧闭、有良好防蚊纱窗的宾馆,睡前尽量清除室内的蚊子,睡觉时尽量使用蚊帐,或使用防蚊剂。要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多措并举
各部门联合督导防控工作
今年以来,汕头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将登革热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疫情发生后,各区县立即按照相关规范落实防蚊灭蚊、清理孳生地、病例搜索、效果评估、宣传教育等措施。本月5日下午,记者在下岐社区报本路看到,两位身穿黄色工作服的专业人员背着专业喷雾机正在沿街进行消杀灭蚊。
据悉,针对龙湖区和金平区的聚集性病例,汕头市已组织病媒防治专业人员200名,动用专业烟雾机132台,对重点区域开展集中、统一的大规模消杀行动。截至本月4日,全市已开展了两轮多部门联合的督导,督促指导各地蚊虫孳生地清除、环境整治、成蚊杀灭和宣传发动等防控工作。
市卫健局及时派出防控专家,协助指导区县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并组织专家开展疫情研判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防控建议。8月3日,市爱卫办还在龙湖区新津街道南碧埠广场启动以“全民齐动手,防控登革热”为主题的全市爱国卫生专项统一行动。
接下来,全市各部门将加强各哨点、疫情和病原学监测,重点加强蚊媒密度监测,继续实施覆盖全市所有镇街的蚊媒监测工作。据悉,自即日起至9月底,全市集中开展灭蚊防蚊统一行动。每周五下午,各地以街道(镇)为单位集中开展灭蚊防蚊统一行动,落实到每个社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单位和家庭,坚决打赢登革热防控这一战役。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新闻推荐
汕头市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科技下乡扶持力度 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无人机水稻直播。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摄影报道)当前,晚稻生产正在有序开展,无人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农机活跃在农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