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揭阳我的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最高奖
前程似锦(国画)张碧珊 作
张碧珊近照
汕头画家张碧珊的作品近年来频频在国内大展中亮相,2018年5月,作品《寻找三坊七巷》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海丝情,中国梦·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入会资格)并被收藏;2018年10月,作品《美丽揭阳我的家》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展“南粤之光”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入会资格)并被收藏;2019年3月,作品《通往致富之路》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丽黄河口·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9年3月,作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悲鸿精神·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其作品题材广泛,构思新颖,意蕴高远,典雅凝重。骄人的成绩引起关注。
张碧珊祖籍汕头潮阳,现居北京。师从莫晓松、李雪松、安华平、王奇寅、郭祚炫等。现已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资格,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工笔花鸟画院画师、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就读于北京画院、清华美院,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藏。
幼承家学转益多师
张碧珊出生于潮阳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也是潮阳远近闻名的书家,许多“下双虎”、“四点金”等都留下其墨迹。张碧珊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喜爱艺术的种子悄悄萌芽。她还记得,自己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经常聚精会神地观看父亲在书桌上写书法,每次总是看得津津有味,寸步不离。等父亲写完之后,她便假借为父亲洗墨笔,偷偷地学父亲的动作,有模有样地在纸上比划起来。渐渐地,父亲发现了女儿的书法天赋,便指引她入门,一笔一划地教她写毛笔字,还将家中珍藏的古字帖、碑书等供她摹写。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参加工作之后也没有放弃这项爱好,在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之余,坚持临池笔耕不缀,悉心研习书画。
她从父亲口传身授入手,研习书法,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技法基础,其隶书深受父亲影响,兼有《乙瑛碑》《张迁碑》的特点,结体严谨,拙朴自然,浑厚大器。在习画方面,她秉赋好,悟性高,又深得王兰若先生的高足郭祚炫老师及方楚雄老师悉心传授。郭祚炫的传统写实笔法和构图风格,尤其是山水画,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都给她很大的影响。沿承郭祚炫先生的“中国画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她刻苦学习临摹,从宋元小品,再到明清诸家,甚至现代名家笔墨的优点都是她深研的内容,并从中汲取优良传统精华。
张碧珊善于博采众长,经常涉足名家书画展,潜心研究,虚心请教,多年来得到国家级和省级等书画名师的悉心指导,艺术水平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她所擅长的是花鸟画和山水画,如她所创作的潮汕古典建筑系列作品,精致典雅,美轮美奂,把“潮汕厝,皇宫起”、“天人合一”的潮汕古建筑精髓刻划得淋漓尽致;其花鸟画《墨梅图》、《鱼乐图》、《松鹤图》等等,气韵生动,别有意趣。
晋京学艺获益匪浅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为使艺术更上一层楼,近年来,张碧珊经常到北京拜师学艺,在艺术上汲取了更多养分。师从莫晓松、李雪松、安华平诸先生,深得老师要求师法自然之要旨。通过大量写生、练习,积累创作素材,又深得莫先生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同时兼具地域性的苍莽雄俊的个人风神”之风格的影响与熏陶,加之她聪慧勤勉好学苦练,画艺与日俱增。莫晓松先生除了绘画,还精通古典书法,他极为传神的工写结合的手法,尤其是若即若离的水墨线条风格,给张碧珊指引了中国画从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的新途径。
此外,张碧珊还师从当代新水墨画家王奇演先生,学习写意新水墨画的创作,深悟王先生水墨传神,神形兼备“四新”之要诀。其巾帼不让须眉,用笔细腻又大胆洗练,雄浑厚朴,既有精到之用笔,又有豪放之用水用彩用墨,收放自如,使画面更丰富细腻,极富感染力。期待张碧珊在艺术上收获更多硕果!
新闻推荐
砥砺筑梦新时代 同心共赴新征程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昨开幕
本报讯(记者黄鸿华)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人民政协伴随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不平凡历程,展现汕头市政协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