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至少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所以要求我们既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双基”,也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作了以下的思考和探讨。
延伸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在大语文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语文教学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各种环境结合起来。如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让家长跟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孩子与家长互动交流,再用几句话写下感受或画成画,再到校与同学分享阅读收获,体会阅读的快乐。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就来一次和大自然或社会对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与别人分享。这样学生在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语文素养。
立足于课堂阅读,发挥教材以情动人、以文载道的长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应以读为本,在品析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语境中提高素养,在语言朗读中体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反复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如在《长城》一课中字里行间研读,从长城的壮观和坚固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劳。最后一段老师激昂引读,学生们也激动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朗读水平在逐渐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学生也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感到骄傲自豪,文章的情感和风细雨般地滋润着学生心灵,得以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文本多元化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进行阅读,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师者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体验,把语文教育当成一种人文教育。
语文教育是要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勇气。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例如在二年级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的词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个感人的画面。在给多音字“泡”组词,有人组“眼泡”,一个孩子调皮地说老师有眼泡了,另一个接话:老师您是不是没休息好?老师很惊讶感动一笑,告诉学生那几个晚上写文章熬夜,出现黑眼圈,不是有眼泡。孩子们听完纷纷请老师多休息,他们会乖点的!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自我能力提升。
总之,“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立足于课堂阅读,关注学生个性感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不断提升的。
汕头市大华路第一小学 林琼惠
新闻推荐
汕头市民文明意识提高,中秋假期各公园景区秩序井然 游客自带垃圾袋游“梦之谷”
西堤公园游客秩序井然。本报讯(记者康洁摄影报道)今年中秋节适逢周末共有三天假期,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各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