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汕头 今日金平 今日龙湖 今日濠江 今日潮南 今日潮阳 今日澄海 今日南澳
新岭南 > 广东 > 汕头 > 今日汕头 > 正文

70年栉风沐雨搏发展,汕头工业转型步履铿锵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推动汕头制造业腾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9-09-18 06:42   http://www.kcqsx.com/


汕头南澳大桥。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董梓浩 摄

回首70载历程,汕头工业一路栉风沐雨、拼搏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记录”和“金字招牌”,成为汕头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转型步履铿锵,向高质量发展坚定迈进。2018年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85亿元提到4520.49亿元,比1949年增加6035.7倍,年均增长13.4%。201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5%,对GDP增长贡献率56.8%。

辉煌业绩与深刻教训并行

建国初期,仅用三年的时间,汕头市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随后,汕头市施行“工业城市战略”,围绕“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的目标,带动了潮汕地区的工业发展。

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国内生产技术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汕头市已先后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感光材料、超声仪器、电子器件、塑料、罐头、机械等行业,涌现了“夜明牌”电池、公元胶卷、三极管、超声诊断仪等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彼时市区工业生产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而居于第二位。

改革开放后初期,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实行,汕头工业出现了新气象,形成了感光材料、超声仪器、电子、机械、食品、塑料、日用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产业。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设立,积极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开始转向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工业得到飞速发展,诞生了全国第一张相纸、第一台80通道超声波无损探伤仪。1991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空前的40.5%。

1992年初,乡镇工业进入一个高速高效、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到后期,随着汕头在相关政策上的优惠空间逐渐缩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来自周边地区、长三角、内地的竞争加大,加上汕头始终没能充分发挥好港口资源、特区政策、侨资侨力的作用,特区刚成立时运用政策过于大胆至有所失控,且在初期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所得多用于消费而少有用于扩大实体规模,产业“空心化”严重,在此背景下,2000和2001年工业增加值分别负增长1.8%和3.8%。

民营经济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发展

从2003年开始,汕头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同时,广东省正式使用“民营经济”这一提法,汕头大力发挥民营优势,工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由外向带动转向内生为主的自主发展,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汕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4年,宜华木业成为汕头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并带动民营企业纷纷加快进军资本市场步伐,迅速壮大规模。2003-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新增民营A股上市企业17家。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汕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2012-2018年,工业增加值从675亿元增加到1143亿元,年均增长9.7%;工业投资累计4748亿元,年均增长25.9%;工业技改投资累计1896亿元,年均增长46.1%。2018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4和第2位。民营经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汕头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产比重从64.9%提高到84.6%;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62%提高到81.2%。

重点在抓项目、建平台、强产业上狠下功夫

在经历百废待兴、负重前行以及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汕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举办亚青会等为汕头工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产业层次亟待提升等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汕头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重点在抓项目、建平台、强产业上狠下功夫,以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带动汕头制造业腾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大措施

加大企业培强培优

汕头将从培育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两个方面精准发力,形成“双向扶持”的梯度跃升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全面协调融通发展。实施精准性产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服务型制造、产业链整合等硬措施,加大力度培育骨干企业、扶持高成长企业,力争用3至5年时间,推动重点培育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带动形成3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和10个超百亿元的重点企业。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汕头要积极筹建省实验室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研发,打造开放性、互动性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发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作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推进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创建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进华为汕头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国移动AI研究院建设,建设数字经济“双创”平台。支持汕头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城加快发展,推动中国(汕头)潮商工业设计培训基地运作。

提升集聚集约水平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载体空间。汕头市人多地少,企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必须在集聚集约上下功夫。要编制实施工业园区专项规划,推动制订园区科学布局的详规控规,构建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特色园区,初步规划到2035年,工业园区数由现有7个增加到14个,规划总面积由现有39.59平方公里增加到196.85平方公里。要推进园区二次开发,用好用足促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政策,推广“以租代供”和工业地产,出台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促进办法,支持高标准通用厂房。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园区,对园区进行整体或部分开发,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工业地产商等参与园区土地二级开发,建设市场化运营的“园中园”。

培育布局重点产业

汕头将借助举办亚青会契机,积极争取与信息龙头企业合作,打造省级5G信息产业园,发展5G基础材料、终端配件和技术应用服务,为后亚青时代汕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赢得先机,催生新动能。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化工产业园区,争取高端绿色精细化工产业项目布局汕头,发展高端石化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海产业,打造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基地,整合现有装备制造资源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汕头将加大工业污染整治力度,全力加快两潮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进度,推进企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疏堵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促进工业能效提升。启动绿色制造试点,推进清洁生产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示范标杆,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新闻推荐

招募“健康口腔推广大使” 第一期拟招募500名

本报讯明晚,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汕头市志愿者联合会将在合胜影城巨幕厅开展“争当健康大使,助力汕头创文”——汕头市“...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70年栉风沐雨搏发展,汕头工业转型步履铿锵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推动汕头制造业腾飞)


 
频道推荐
  • 大鹏新区南澳河下游段整治全面铺开 今年计划征拆95栋建筑
  • 汕头火车站 将增设带电梯人行天桥
  • 汕头“严打”练江流域污染 9个月刑拘140人 两个暗访组分别进驻潮阳区和潮南区,不间断开展暗访行动
  • 潮剧女“商隐” 邕城竞“梅花” 潮剧知名女小生林燕云“中国戏剧梅花奖”入围终评
  • 构筑家庭、学校、小区、社区“四位一体”网络 金平区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质升级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