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汕头市民权路95号的大埔会馆。本报记者 林蓁 摄
▼复原了的“大埔会馆”3楼会议室。本报记者 林少然 摄
解放战争时期,汕头市党组织依据形势变化,正确贯彻党的城市斗争方针策略,同国民党反动当局斗智斗勇,从开展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到紧密配合潮汕人民游击战争,发挥了第二战场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独裁方针,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和平建国《双十协定》,潮汕国民党当局大举进攻人民抗日武装。中共潮汕地方组织遵照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从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斗争策略,从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转为以隐蔽斗争为主,保存力量,以待时机;在城镇开展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中共潮汕特委机关迁入汕头市,主要负责人与机关人员组成一个“大家庭”,以经商为掩护,加强隐蔽斗争领导。市工委推动文化界民主人士召开汕头艺术工作者座谈会,出版《韩江》半月刊,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筹建民主同盟汕头支部。党还以公开合法形式,创办华声书店,在潮梅地区大量发行进步书报并秘密发行党内书刊,还以“华声通讯社”名义出版《综合》半月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学校团结进步师生普遍组织读书会,出版壁报、油印小报,开展唱歌、演剧等活动,推动和平民主运动深入开展,揭露了反动派,赢得了民心。
1947年1月,汕头市工委遭国民党破坏后,潮汕党组织更加注意隐蔽斗争策略,暂不在市区设领导机关,采取平行组织、多线工作的措施,缩小目标,减少遭受破坏损失。6月,潮汕党组织按党中央指示,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潮汕特委改为地委,迁入大北山游击区。原特委“大家庭”改为交通联络站在市区坚持斗争。
汕头市的党组织在国民党当局施行“五杀令”的残暴统治下,在城市开辟第二战场。党在工人和学生中开展革命宣传,壮大发展党的力量,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先后输送百人以上参加游击队;建立一批秘密联络站,安全接送从东南亚等地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的“南撤”人员和华侨青年学生,共几十批约800人进入根据地,从未出事;还安全护送闽粵赣边纵首长等过往干部,为根据地购办和输送大批军需物资、器材,积极开展统战、策反工作,促成包括国民党军统局闽粤赣特工队总务组长在内的一批军、政、警、特人员秘密起义,从中获取大量重要情报,提供给上级党委和部队领导机关,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潮汕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夏,为迎接解放,准备接管城市,汕头市成立中共地下第一、第二工作团和情报站,汕头市工委也在解放区成立。团、站组织了180多人次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整理了150多份重要资料,为接管城市打下良好基础。8月间,国民党军胡琏残部溃逃到潮汕,会合6月间从台湾调来接应该部逃台的第十一师,总兵力共约3万余人。面对严峻形势,汕头市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英勇机智的斗争。调派党员打进第十一师任作战参谋和情报参谋,及时准确向边纵部队提供重要军事情报;还在汕头市加紧策反工作,摸清敌情,为军事指挥机关正确部署解放汕头的战斗创造条件;组织力量保护水厂、电厂、电信局、榕耀桥等重要设施,挫败残敌的破坏阴谋,确保汕头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新闻推荐
专业至上 用心服务 汕头国寿连续六年承保全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汕头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细则》是汕头市政府2013年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旨在进一步完善汕头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