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朝霞 文/摄
最近,清华大学晒出的“清华学生的计划表”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计划表上写着凌晨1时睡觉,清晨6时起床,6时40分开始学习,晚上9时到凌晨1时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网友感叹:“这样的学生怎能不优秀!这样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
确实,勤奋能增长智慧,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勤奋呢?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就听到个别老师和家长针对一些不努力的孩子发出感叹“积懒成笨啊,学习不主动,不愿动脑筋,畏难而退!”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和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清华大学官博介绍,网上热搜的“清华学生的计划表”是正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的一份展品。展览展出了很多清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笔记、作业、计划等,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网友感叹:“这样的学生怎能不优秀!这样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但就是因为不同的分配,造就了不同的人。”“好强!永远都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记者联想起几天前曾在一位中学教师的朋友圈上看到他晒出清晨学校高三学子在走廊上捧书勤读的图片,不由慨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取得成功,拥有美好的未来,是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那么,现在的孩子是否都非常勤奋呢?努力的孩子是怎样的?做为教育者,又该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刻苦努力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呢?
不能纵容孩子在学习中的拖拉和依赖
林女士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她表示,孩子的成绩还算过得去,但不拔尖,说到底还是不够勤,平常在家教园把作业做好,回家后就不肯再做更多的学习了,有次林女士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有道题孩子做错了,可孩子一口咬定家教园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不肯再作思考和检查,林女士摇头:“现在的孩子任性啊,挺难教的。”相比之下,市民陈先生的态度比较坚决,他表示,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培养孩子思考和勤奋的习惯应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毅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培养动手能力,凡事不依赖父母,不投机取巧,要养成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做的事情就得抓紧做,不纵容拖拉和依赖思想。如果孩子因为拖拉或是畏难懒惰无法完成作业,就算再晚也得坚持让他做完作业再睡觉。家长需要理解和耐心,可以陪伴和适当引导,但不能因为心疼而纵容,在孩子无法完成作业时帮他签名或是补做,因为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孩子会因为你的态度而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要让孩子时刻记住:我能行,别人做得到,我更做得到!要比别人更优秀,就必须更刻苦勤奋。
市区一小学教语文的石老师表示,现在有的孩子懒于思考,吃不了苦,拿来主义,学习不主动,依赖性强。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刻苦努力和勤于思考的习惯。现阶段,她着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每天要求孩子至少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同时让孩子在书中勾划好词好句,读到有感想的地方做阅读批注,也鼓励孩子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借助阅读,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培养息息相关
当然,刻苦努力的孩子还是不少的。今年读初一的仲凯同学,据其母亲介绍,孩子从小就非常好学,喜欢看书、写作、书法、画画等等,他对学习兴趣十足,对事物善于观察并仔细分析问题,为人处事一板一眼。他经常说,在他的学习字典里没有天才,他只是多用了别人用于休闲的时间来学习。做一名学生: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恒心,敢想敢做,不懂就要虚心求教,不能蒙混过关,考得不好不怕,可怕的是因此而气馁。胜也不能骄,学生就要以学业为重,现在吃得苦,才能让将来不受苦。无论晚上学习到多晚,仲凯每天都早起晨读。遇到难题,他有一股韧劲,不到解出不罢休。他的笔记本、错题集都有认真整理。这么勤奋懂事的孩子,是父母的宽慰,也与家庭的培养和熏陶息息相关。
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以乐是个学习优秀、有着广泛爱好的孩子,弹琴、摄影、下棋、画画,小家伙乐此不彼,收获硕果,时刻保持着一股干劲和精力。以乐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特别爱慈祥的外公,外公学识渊博,总是教他许多知识,与外公下棋,每盘棋下完,外公总会耐心地对他说:“知道为什么要这么下吗?你再仔细想想,如果换一种走法,是不是有其他的可能性呀?”外公总是用这种方式教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外公的数学特别棒,总会让乐乐在玩耍中学到新知识,让他知道数学原来是这么有趣的事情!例如在打牌的时候,外公会和他比赛谁先算出牌上数字的总和,爷孙俩常玩得不亦乐乎。乐乐的母亲表示,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是严而不苛,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追求进步,不用跟别人比较,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表扬。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爱好,作为家长,尽力支持和陪伴。可以看出,长辈的谆谆善诱、鼓励陪伴是孩子勤于思考和不断努力的动力与指引。
思考和勤奋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成人教育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汕头市新华好教育广场校长王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孩子拥有太多来自家庭的爱和关注,甚至溺爱,容易出现教育的不当。培养孩子思考和勤劳的习惯是需要艺术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孩子成长的每个年龄段教育方式方法虽不一样,但是用一条线串起来的,这就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小学生的成长举例,一年级和二年级重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课后作业,形成条件反射;三四年级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课本中感受学习乐趣;五六年级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每个过程引导和教育有所侧重,思考和勤奋的养成特别重要。如何引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总是急于把教学的答案告诉孩子,就会形成填鸭式的指导,使孩子不爱动脑筋,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就像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需经过漫长过程,快不得也急不得,家长和老师就像农夫和园丁,发现问题及时提示引导、帮助纠正,用眼睛的余光看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有独立成长性。
王璜认为,现在条件好,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可以适当给孩子以指引,比如引导孩子看纸质报纸时,可以让其先看大标题,再看小标题,觉得好看再看内文,以此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学校也一样,一起推动阅读,比如举办读书活动,推荐好书名著,与孩子一起读书分享,感受阅读的好处。陪伴与指引,可以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对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使孩子勤于思考,更加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善于思考和勤奋学习,这种良好习惯必须养成,并且持之以恒。
新闻推荐
汕头海关在入境船舶中截获“偷渡”老鼠。郑晓晖摄日前,汕头海关在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建功58”轮上连续捕获活鼠两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