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1157个自然村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建设。
汕头以“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我们生活在农村,以前哪懂得雨污分流,现在家里用过的水怎么排,排到哪里,我们都懂。”十月的潮汕地区,虽然雨水偏少,但一说起雨污分流这个“新词”,桃陈社区的居民陈伯却说得头头是道。
桃陈社区地处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这片区域在外界还有一个名气更大的地标——练江流域。这条潮汕人民的“母亲河”,曾被称为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在这背后,薄弱及滞后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便是造成河流污染的原因之一。
整治练江,源头截污势在必行。10月28日,汕头市在潮南区桃陈社区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现场会。而此前,汕头市还印发了《汕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暨“源头截污、雨污分流”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下称《行动方案》),以“治水”破题,保练江生态。
根据计划,汕头将在全市1157个自然村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建设,今年年底前45%的自然村基本建成,其中练江流域50%以上的自然村年底前建成,以300天的奋战,实现明年6月底前全市自然村全面完成的目标。
水污则流污纳垢,水清则流金淌银。可以预见,持续改善的水环境,将为汕头绘就乡村美丽生态画卷,铺就一条乡村人水和谐之路。
目标倒逼
明年6月底前实现自然村雨污分流
汕头地处韩江三角洲南端,韩江、榕江、练江流经市境,降水量较大,在这座城市,下山虎传统民宅和楼房是当地农村社区最常见的居民房屋结构。过去,这类建筑通常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当突降暴雨时,偶会发生污水溢流问题,污秽不堪。而当这些污水混着雨水堵塞城市管道或直接流入河涌时,便会带来水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汕头市逐步完善源头截污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简言之,即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运送,雨水直接排放、污水进行处理的排污方式。这种排水体制既能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发挥污水处理厂效益,也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目前,汕头正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共需要完成1157个自然村的治理工作,计划明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自然村雨污分流建设。已有61个村居、79个自然村正在开展工作。
因地制宜
“一村一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在农村污水治理推进过程中,汕头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通过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合理选择技术路线。据悉,汕头各区县将根据实地情况,分别采取“以城带村”、“以镇带村”、“多村联合”、“单村联户”等多种方式全速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其中,以潮南区桃陈社区、潮阳区和舖社区试点工程为样板,在练江流域乃至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源头截污工程的建设,率先铺设进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将污水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并逐步通过铺设入户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源头截污,全面实行农村雨污分流。
在总结样板社区经验的基础上,各区县需要根据污水产生规模、环境管理要求、地区地形地貌、自然生态、村落地域文化等要素,科学筛选并采用适合本地区的污水治理模式、技术和设施设备,确保治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方式,不断调整优化设计,以村作为建设主体,由村组织施工,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全面铺开源头截污工程。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濠江区、澄海区PPP模式整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分散村庄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潮阳区全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捆绑PPP模式项目建设,潮南区农村分散式村居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规范建设
保障新老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作
推进“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行动方案》同时明确,工程需要覆盖到所有村居住宅、市场、屠宰场、餐饮店、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确保实现“污水不入河、雨水不进管”,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生产废水要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不得排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在此过程中,为实现“四水齐收”,要新铺设专门污水管,确保将农户生活污水排放口一个不漏接入污水管,统一汇入污水处理设施,将原有的合流管用于雨水收集,实现雨污分流,全面收集村内卫生户厕等公用设施污水和农户厕所、厨房、浴室、洗衣和家庭清洁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工程施工也要因地制宜,采用最贴近实际、最便捷可行、最质优价廉、对群众影响最小的办法,管道接驳和回填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管道的敷设要形成水力坡度,污水进水口要设置隔栅,管道要设置设施检查井,确保管道建成后有效发挥截污作用。
此外,在奋力建新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老旧设施的维护和整改。针对早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标准偏低、项目普遍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收集率不足,出水不达标等问题,需要全面开展排查。
根据《行动方案》,2019年年底前,各区县须完成对已建农村污水治理、污水收集管道工程排查,建立问题清单,针对调查情况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其中,对不能正常运行的,要找出原因,提出改造计划或解决措施;对排放标准不能满足现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提出提升改造计划。要明确整改和提升的时序要求,确保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部老旧污水治理设施的提升改造,整改后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以用为本
多渠道资金投入稳定管理
目前,汕头市水污染治理还存在整治难度大、部分水体水质不稳定、雨污分流成效有待提升、精细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建立稳定的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便十分重要。
以用为本、建管并重。《行动方案》要求,2019年年底前,建立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镇(街)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采用“实用办法+专班模式”全速推进,将水分类、管网接驳纳入村规民约,实实在在把工程管好用好。
同时,稳定的管理体系少不了要加强资金保障。据了解,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按市政府奖补40%,区、县筹措30%,镇村自筹30%,鼓励当地企业和乡贤捐资等方式,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各区(县)政府作为项目的责任主体安排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二是积极做好项目申报,谋划项目入库储备,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补助;三是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形成叠加效应,优先投入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四是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五是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鼓励工商企业、乡贤捐资支持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运维提供支持。
此外,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涉及1157个自然村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汕头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跟进调度各区县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并重点跟进各区县“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作进展情况。
监管并举
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制
《行动方案》中指出,要以村民集聚区房前屋后和村民反映强烈的水体为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排查与整治,启动试点示范工程,以此推进汕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3日,汕头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据介绍,汕头在2016年上报黑臭水体13宗,2018年末新增1宗,数目达到14宗,经2019年再次摸查,新增黑臭水体24宗,全市黑臭水体总数达到了38宗。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8宗黑臭水体整治,余下未完成的黑臭水体,东墩沟、龟桥北排渠及黄厝围沟3宗已根基完成截污、清淤工作;月浦主排渠截污根基完成,清淤完成约50%;鮀济河、西片电排沟及电排沟3宗完成85%,力争年末前全部完成。
另外,为强化考核监督,汕头还将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制。按照“十日调度、每月通报、半年核查、年度考核”的形式,核查各区(县)建设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以此定期评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情况,将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是否真正起作用、发挥效益作为督查考核评判要点之一。在此过程中,各区(县)需要定期开展验收评估。对已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村居,防止管道错接,确保分流效果。
同时,汕头还将搭建市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手机APP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接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反馈,尤其是实施“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后,村居房前屋后黑臭水体整治问题。
■媒眼观察
治水要治本问题为导向
练江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自2018年6月以来,汕头打响练江流域整治攻坚战,通过关停取缔非法排污企业、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令练江干流水质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距离“2019年12月练江干流及各一级支流水质基本达到五类水”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治水要治本。一番深入调研后,汕头市委作出精准研判:要实现水质稳定达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是必经之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汕头不惧难、敢碰硬,仅仅两个月,就完成潮南区桃陈社区、潮阳区和舖社区两个示范点的建设,为全市全面铺开农村雨污分流建设提供了示范。
坚持问题导向,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聚焦练江综合整治难点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问题,汕头将“源头截污、雨污分流”作为治本之举,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解决练江流域综合整治生活污水收集“最后100米”,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不过,比改变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观念。所幸的是,随着一段段污水管道铺进村民家中,人们对“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的态度也由拒绝转变为接受,从反对转变为点赞。而唯有村民树立起“从源头进行水分类”的观念,将“爱水护水”理念植入他们心中,练江综合整治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练江之“清”才有可能实现并得以长久保持。
策划:廖奕文统筹:杨可
采写:杨立轩蔡沚彦摄影:杨立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养老护理员难找、金牌月嫂难约、“合格护工”难寻……下来,这些家政服务的难题有望得到缓解。记者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