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忠(中)最早在粤东地区开展腹腔镜、内镜手术。
小肠是人体中最长的消化管道,成人小肠全长约5至7米,管腔长而游离、迂曲。传统的检查手段因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很难做出明确诊断,一直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日前,汕头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经过历时3个月的功能布局升级改造后,重新投入使用,随即独立完成了潮汕地区首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术。
这标志着汕头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消化道内镜检查全面覆盖无盲点。胃肠道疑难疾病的诊治效率、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均达到新的高度。
双气囊无缝对接可看清整个小肠
“小肠镜常用于检查和诊断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种小肠病变,临床上需要用到它的病例数不算多,但我认为它应该是每家综合医院必须具备的。”普外一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王小忠说。
人们通常所说的肠镜指结肠镜,其多用于直肠到回肠末端病变筛查,胃镜多用于胃、十二指肠病变筛查,但成人小肠全长约5至7米,二者中间有4至6米的胃肠镜盲区,就可通过小肠镜来进行检查。
目前,有不少医疗机构采用胶囊内镜,病人从口吞入胶囊,后经食道、胃、小肠、大肠之后排出,也能看清楚整个消化道是否有病变,但其缺点在于发现病变后无法即时予以处置,也无法取病理标本。小肠镜分为双气囊和单气囊,依靠球囊帮助镜子推进,检查过程相对较痛苦,需在麻醉下进行。
近日,在内镜中心主任王小忠、副主任罗文雄、护士长罗东霞等人的指导下,内镜中心许选医师和陈岱文护士与麻醉科医师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历时3小时,先后完成经口和经肛小肠镜检查,并对接成功,顺利完成汕头市乃至潮汕地区首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术。
据王小忠主任介绍,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高达80%,是当前小肠疾病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一项检查。其原因在于双气囊小肠镜通过双气囊及外套管的应用,可避免小肠镜盘曲,从而顺利进入小肠,经口或经肛侧分别进镜的方式可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彻底的检查。
打造门诊病房
一体化内镜中心
经过3个月的升级改造,内镜中心优化了无痛内镜诊疗流程,改造后拥有两间、总计四机位的无痛内镜诊疗室,独立的麻醉药品存放间、麻醉术前准备区、麻醉复苏区护士站,以及可同时容纳8名病人的术后观察区。该区域的规模、布局、配置等目前在潮汕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也为日后全周开展无痛内镜诊疗项目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接下来,内镜中心还将增设患者更衣室,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据统计,内镜中心投入使用后,每日的内镜检查例数均接近百例,在麻醉科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完成多例三、四级内镜手术。
另外,在目前已运作成熟的“内镜中心”及“胃肠内窥镜外科日间病房”基础上,内镜中心力争于近日启用“内镜专科门诊”,由此形成涵盖“内镜专科门诊—内镜诊疗区域—内镜病房”一体化的内镜诊疗中心,更好做好内镜微创诊疗工作,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力争将内镜中心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内镜医疗中心,服务广大群众。
■专家简介
王小忠,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其最早在粤东地区开展腹腔镜、内镜手术,目前能成熟开展普通外科各类复杂、高难度的腹腔镜或内镜微创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普通外科IV类手术术后恢复及长期生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常受邀到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讲课或手术演示,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
文/图:宋芾黄晴
新闻推荐
1500名海内外嘉宾齐聚鮀城共享潮剧艺术盛宴 2019汕头潮剧艺术周开幕
2019汕头潮剧艺术周开幕式现场。本报记者方淦明摄本报讯(记者林蓁、陈欣琪)昨天上午,由汕头市委市政府、广东省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