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指导孩子们观看鸟类图片。
介绍垃圾分类。
孩子们画下蓝天白云。
海水退去,迎着初秋的晨曦,一群白鹭正悠闲地在滩涂上觅食。时而展翅翱翔,时而比翼嬉戏,时而独处休憩。一道红树林生态景观展现在游人眼前,与飞鸟、蓝天、碧海、繁花、绿叶相映,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风景线。
汕头有多片湿地,是往来候鸟的重要停歇站,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保护鸟类,为它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市绿衡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护鸟公益课堂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候鸟之美,用有爱的方式唤醒人们关爱鸟类、保护生态的意识。
公益课堂
萌娃学习护鸟知识
“这只鸟看起来好漂亮呀!”一走进教室,美育嘉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布置现场的鸟类展板感到十分好奇,兴奋地与旁边的小伙伴说着。绿衡环保志愿者协会环保讲师蔡锐璇与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爱鸟课,小鸟们在小朋友眼中就如同灵巧的小精灵,穿着各色鲜艳的羽毛外衣,是他们在地球上的好朋友。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直观地了解鸟类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帮助,蔡锐璇让孩子们欣赏志愿者韩龙马拍摄的的鸟类特写。镜头中的鸟儿们,在大自然中尽情舒展它们动人的身姿,在空中展翅翱翔。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照片,自信地走上讲台模仿照片中鸟类的姿态,引得满堂欢笑。
蔡锐璇告诉记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会“鸽子可以为人类传信”、“啄木鸟可以帮助树爷爷吃掉害虫”等简单的鸟类知识。鸟类给地球带来生机的同时,为人类生活增添美妙的声音,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为人类提供帮助。在课堂最后,志愿者与孩子们来到户外草地上,一起完成鸟类拼图,还用废弃矿泉水瓶种植小盆栽。
停止捕猎
鸟类保护人人有责
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滨海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据了解,汕头湿地总面积为4.92万公顷,类型多样,共268种湿地植物,其中红树植物20种。同时,汕头是我国第三候鸟迁徙区,每年来来往往的候鸟数量达10万只以上,特别是每年秋季在汕头市湿地上栖息着许多跨境的越冬候鸟在此觅食、繁殖,其中有许多是受国际公约保护的鸟类,其中不乏濒危物种。
蔡锐璇告诉记者,有外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找到他们,希望能够一同开展鸟类保护的公益项目。当时,外地志愿者跟踪发现,曾有捕鸟人将捕获的野生鸟类,贩卖到汕头等广东省各地,只因一句“广东人爱吃野味”。就如禾花雀,这一曾经像麻雀一样普遍存在的物种,在短短13年内,从无危到极危,就是因为被大量捕杀。
塑料垃圾对鸟类也有很大危害。随着快递行业、外卖餐饮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垃圾泛滥,目前海洋表面有90%的漂浮垃圾为塑料,而塑料垃圾的降解需要花费许多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大型垃圾破碎成微型垃圾颗粒后,会进一步成为吸附进入食物链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塑料垃圾对野生物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在许多信天翁栖息地,幼鸟死亡率常常居高不下,部分原因是因为误食塑料制品,如海洋漂浮物中的废弃塑料等。
自创教具
提高学生爱鸟意识
目前最为直接、残忍的伤鸟行为,便是“围网捕猎”。蔡锐璇说,数年前她与挚友曾在鮀浦片区走访时,发现一处田园内架起一张大型捕鸟网,于是数人联手将其拆下。而今,架网捕鸟的行为已经明显减少。蔡锐璇建议,如有发现围网捕猎的行为,可以直接向协会或相关部门举报。
据了解,“广东娃的爱鸟课”是由市绿衡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的公益项目,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让不同年龄的孩子了解候鸟种类,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保护鸟类的相关知识。同时,绿衡环保讲师团还创新设计一套“趣味环保课堂溯源教具盒”,将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教具展现给学生。盒子中不仅有《四季鸟手帐》日记本,会发芽的种子铅笔,还有垃圾分类小游戏拼图、塑料瓶、塑料玩具,通过画布、小视频、小物品等向学生展示垃圾分类后的循环利用,绿色经济的好处等,并以生态价值观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目前,绿衡环保课堂已经在汕头市百余所学校开展,今年9月起,《广东娃的爱鸟课》作为绿衡环保课堂的其中一个课题,已经走进市长安小学、新溪中学、沙浦小学等五所学校,得到校方师生的热烈反响。蔡锐璇表示,接下来还将课程延伸到户外,让孩子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提高爱鸟护鸟的意识,“让每只鸟儿飞得更自由”。
新闻推荐
扫码发表您的见解□笑云你见过在公交车上和司机闲谈吹牛的吗?笔者经常坐30路和21路公交上下班,还真见过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