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东首个3D一体化手术室,王小忠(左一)及其团队正在进行3D腹腔镜手术。
王小忠。
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年,坚持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微创外科技术为无数普外科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管理,使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诊疗水平处于粤东领先地位。
他最早在粤东地区开展腹腔镜、内镜技术,能成熟开展普通外科各类复杂、高难度的腹腔镜或内镜微创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普通外科IV类手术,术后恢复及长期生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就是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小忠。尽管每天众多患者慕名而来,但从医多年的他仍如第一天看病般,对患者温声细语,问诊病情详细周到。他说,这就是他的初心所在——为患者解除病痛。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通讯员黄晴
自己多跑动只为“百姓少跑”
王小忠每年诊治的普通外科病人数近2000例,每年主刀完成包括各类复杂、高难度手术近千例,在腹腔镜或内镜微创治疗上,在确保治愈的前提下,为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痛苦,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汕头中心医院普外科不断开展新技术,多项技术开创粤东先河,诊疗水平享誉粤东,不少汕头周边如揭阳、潮州、汕尾等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普外一科成为粤东地区普通外科疾病急、危、重、疑难杂症的诊疗中心,使得本地患者无需远赴省城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为了让更多本地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先进的外科诊疗,王小忠每周三下午都会前往汕头中心医院医联体单位潮阳区人民医院坐诊、主刀手术,带教基层医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所提倡的“让专家多跑,让百姓少跑”分级诊疗理念。
重科研教学只为后继有人
近些年,王小忠作为学科带头人,把许多精力放在了科研和教学上。为培养中青年医师及基层医师,他积极在粤东地区推广腹腔镜、微创技术,连续11年举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粤东普外科腹腔镜技术高峰论坛暨手术演示会”,为潮汕中青年外科医师培养作出积极贡献,取得的社会效益显著。
王小忠还在粤东地区大力推广消化道内镜技术,连续成功举办5届“粤东内镜技术研讨会”,2届“粤东地区上消化道内镜手把手培训班”,为粤东地区消化道内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出力。
他本人在多个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位,如担任国际肝胆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胃肠肿瘤外科医师(IASGO)会员,汕头市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和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等8个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发挥重要学术影响力。
王小忠还常年受邀在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上授课、进行手术演示:2011年,应邀在“中国外科周”活动上作专题讲座;2013年,应邀代表医院在韩国“中日韩胃癌专家”会议上做腹腔镜专题演讲……
■记者手记
问诊病情不像医患像朋友
记者跟班这一天,王小忠的门诊出诊时间在9时10分,但他当天7时就出现在对科室危重、疑难病例进行汇报、讨论、评估的“病例早餐”活动上。也就是说,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工作了2个小时。
9时不到,诊室外已有不少病人在等候,门口的护士收下病人递来的排队号码纸,准备按次序叫号。未到出诊时间,王小忠就已在诊室坐定,准备看诊。
9时24分,一对老夫妇匆匆忙忙赶到诊室门口,他们原本排号较前,但来的路上因塞车耽误了。年轻的护士不急不躁,让这对夫妇稍加等待正在就诊的患者出来再看诊。
有位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在姐姐的陪同下前来咨询,王小忠看过病例和片子后,问她:“吃饭怎么样?吃得下吗?”“大便怎么样?有什么症状?”“在服用哪些药物?”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
有位病人患胃间质瘤,并不大,但干家务活累了就容易背痛。王小忠为其开了一盒止痛药,“平时不用吃,背痛时才吃,注意一年查一次胃镜,观察肿瘤的大小。”
9时30分到10时30分,是看诊的高峰期,其间有位年轻医生进门通知王小忠近日要参加的论坛、议程、需要上台讲授的课程。
记者发现,当天上午前来看诊的近30人当中,中老年患者约占80%,大多为检查身体后发现体内长有肿瘤、血管瘤、结节、结石,不确定是否需行手术切除者,这样的现象与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有关。
对于病情各异的病人,王小忠会耐心地告知相应的治疗意见,不时还会听到他宽慰患者,“没事,放宽心,克服自身的心理负担,比这个血管瘤(或结节)本身更重要。”
遇到语速像“连珠炮”一样自顾自说起“病情”的患者,王小忠也不恼,反而报以微笑,直到患者快说完才插话。
生病是件“糟心事”,看病本是件“麻烦事”。可记者却看到,有几位患者,在王小忠面前说着说着就笑了。轻松的气氛之后,是医患间的充分信任、病人对医生的依赖。
专家简介
王小忠,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从事普通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常受邀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讲课或手术演示,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2项,主持或参与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改良襻式胆管空肠吻合预防术后胆管炎的实验和应用研究》荣获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获第十一届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汕头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汕头市劳动模范、中山大学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并多次入选《岭南名医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伟烽)“立冬”过后,鮀城天气日趋寒冷,昨天汕头市最低温度只有18℃,不过从气象学上说,鮀城还未真正“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