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汕头 今日金平 今日龙湖 今日濠江 今日潮南 今日潮阳 今日澄海 今日南澳
新岭南 > 广东 > 汕头 > 今日汕头 > 正文

汕头作家吴燕萍著散文集《素描潮汕》,抒写潮人心声和乡土故事 一厝一祠,皆有乡味乡风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1-09 06:41   http://www.kcqsx.com/


吴燕萍业余爱好读书。

《素描潮汕》着重挖掘潮汕乡土文化新素材、新内容,以实景描述和口述记忆相结合创作而成。

你心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在汕头作家吴燕萍笔下,乡愁是似曾相识的古宅、祭祖的祠堂、朝圣的老庙;是写着某个姓氏的老街里巷、砌着粗砺石条井沿的古井、野草萋萋掩着石阶的古道;是熟悉的俚风俚俗、生动的乡间轶事,是不论走多远都会一步三回头,让线永远拽在乡土里的风筝。

吴燕萍是汕头濠江人,去年10月,吴燕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素描潮汕》。在这本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集中,吴燕萍通过对故乡一厝一祠一人一味的回忆,用文字把故乡潮汕一些古建旧祠、风光民俗、粿饼美食等展现出来,汇聚成一本充满乡土人文色彩的散文集。未来,吴燕萍还计划尝试用小说体裁进行创作,继续用文字讲述她的乡土情愫。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

“不断搬家”触发思乡之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吴燕萍从武汉大学毕业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分配到云南工作。由此,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濠江刚出生不久的吴燕萍也随母亲举家迁至云南。往后,在旧时交通极不发达的十几年间,因还需照顾在家乡的双亲等缘故,吴燕萍母亲经常辗转于云南和汕头两地生活。吴燕萍形容那是一段“离开又重逢、重逢又离开”的岁月。

“1岁时,随父母到云南生活了6年,才回到家乡读小学;读到二年级,又跟随父亲转学,到云南继续读书,在家乡那两年小学时光让我念念不忘。因此我从小就有乡土情结。”吴燕萍告诉记者,虽然小学阶段只在潮汕生活两年,但此时她对家乡已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亲人邻里的可亲、启蒙老师的笑容、同学发小的情谊、四时八节中丰富独特的风情习俗,让她在离开潮汕重返云南后时常日思夜想,家乡短暂的生活、学习的片段时不时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为缓解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父亲提议我写日记。于是我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记日记,从而渐渐喜欢上用文字记录时光。”吴燕萍说。

邻居小伙伴、家乡老厝巷、街坊有趣事……吴燕萍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见闻统统写到日记里,淡淡的乡愁从她稚嫩的笔尖渗出。

在校接受基础教育期间,父亲时常会在旁辅导其作文,而语文老师丰富的知识传授更是让她受益匪浅。吴燕萍的作文“越写越有感觉”,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这让当时一些同学还怀疑是家长帮她写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吴燕萍对文字记录的热衷,她依然利用课余时间徜徉在文字海洋里。

课余时间,吴燕萍也是个“书虫”,中国名著、外国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等书籍都是她的课外读物。通过坚持阅读,她的文学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没有电话,通讯主要靠书信。当时我和一些远隔千里的朋友、同学,只能通过一封封信件交流读书和写作心得,我们时常在字里行间倾诉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彼此的思念。那段时光至今想来尤为珍贵。”吴燕萍感慨道。

写作结合实景描述和口述记忆

吴燕萍初三、高三这两年,均在汕头达濠中学就读,她随家人“奔波”的日子也在高三时结束。在真正安定下来后,吴燕萍也有了更多时间认识家乡。

2001年,吴燕萍在一位兴趣相同的文友介绍下,首次接触到汕头市作家协会的圈子。从那时起,她开始尝试将写好的散文投到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汕头都市报等。让她颇感意外和惊喜的是,她的多篇文章均如愿见报。

“和大多数写作者的心情一样,第一次看到文章在报纸上登出,我特别兴奋!尽管当时已经结婚生子,文章也不到千字,我仍然高兴得像个小孩子。”吴燕萍说。不过,后来由于忙于工作和带小孩,让她很难有时间静心写作。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吴燕萍再也没有提起笔写作,这让与她相熟的文友十分惊讶。

2013年,吴燕萍又梦回儿时:菜市场前的石板路、村子里的老祠堂、江上的龙舟赛等记忆片段时常在梦里反复出现,仿佛是故乡有意在向她“招手”。

在《素描潮汕》后记章节,吴燕萍这样写到:“2013年起,我开始在潮汕乡土文化的海洋里划桨楫舟,带着些许猎奇与记录时光的热忱,在浩浩海域捞珠拾贝,期间走走停停。七年之痒时,突然想着将小舟里的渔利提拎上岸。”

如何“将小舟里的渔利提拎上岸”?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吴燕萍着重观察和收集潮汕乡土文化的新素材、新内容,以实地考察、与受访者进行无结构型访谈为主,做个忠实的倾听者和细致的观察者。每次实地走访后,先对走访的照片、口述内容等进行整理再进行创作,一旦发现有不足或有疑问之处,她都会边写边反复核实先前观察和收集的材料。

“比如,第一次对一座古建的细节印象不深,我就会走访多几次,通过拍照等方式进行仔细端详;有些事件或时间点口述人讲得不真切,我会查阅相关资料,看能否在官方史籍中找到相对应的记录。”吴燕萍称,为体现潮汕特色,书中还保留一些潮汕方言字句和名称,如朥饼、粬桃粿等。

在走访过程中,潮汕人克勤克俭、脚踏实地、不畏艰险、勇于创造财富,发家致富后又不忘扶贫挤困、乐善好施等品质都深深打动吴燕萍的心。细腻的她,每次都观察入微,并如实记录下来,将这些作品进行分类,形成约16万字的文字稿,加上自己和部分摄影家友情提供的精美图片,最终汇编成这本近20万字的《素描潮汕》。而这本书的顺利付梓,也得到热心家乡乡土文化的一些企业和学友的资金捐助。

期待继续讲好潮汕乡土故事

翻开《素描潮汕》可以发现,作者将该书分为“乡筑”(构筑历史,开讲光阴故事)、“乡味”(寻味民间,点播乡土记忆)、“乡风”(采风潮汕,刻录人文心声)三大章节。

在“乡筑”章节,吴燕萍用文字带领读者走近潮汕传统古建筑,同时回放古老时光中那些最初拥有者的波澜人生;“乡味”,主要描写潮汕民间传统粿品,除了介绍粿品的完整制作过程,也着重对其蕴含的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诠释;“乡风”,则主要记录潮汕人在继承优良的家风家训、乡风乡俗过程中,一些美好的人文故事。

吴燕萍说,汇编工作非常繁琐,她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而这些都是她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虽然辛苦,但她坦言自己在汇编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这让她心胸更加开阔,认知得到极大地提升。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汉初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如此评价:潮汕地方文史资料是千百年来沉积下来的,她用文学的笔调把埋没的史料钩沉出来,让枯燥的史料活龙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素描潮汕》出版后,吴燕萍许多朋友亲戚,都难以置信她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能实地走访和高效写作。对此,她说:“时间是挤出来的,《素描潮汕》也是我默默地靠热爱和毅力完成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吴燕萍表示,接下来仍会持续关注潮汕乡土人文,尝试以小说等体裁进行创作,继续讲好潮汕乡土故事。

新闻推荐

保障医疗安全 提升护理质量 汕头市成立医院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本报讯(记者周敏)为进一步提升汕头市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对全市消毒供应质量的监管和指导,近日,汕...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汕头作家吴燕萍著散文集《素描潮汕》,抒写潮人心声和乡土故事 一厝一祠,皆有乡味乡风)


 
频道推荐
  • 大鹏新区南澳河下游段整治全面铺开 今年计划征拆95栋建筑
  • 汕头火车站 将增设带电梯人行天桥
  • 汕头“严打”练江流域污染 9个月刑拘140人 两个暗访组分别进驻潮阳区和潮南区,不间断开展暗访行动
  • 潮剧女“商隐” 邕城竞“梅花” 潮剧知名女小生林燕云“中国戏剧梅花奖”入围终评
  • 构筑家庭、学校、小区、社区“四位一体”网络 金平区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质升级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