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省道246线新修建的董塘河富休闲驿站。
始兴县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图为整治后的省道343线顿岗镇路段。 邓斌 摄
▲国道323线武江区龙归镇马渡路段面貌焕然一新。 陈励 摄
▲改造后的曲江区国道106线黄岭亭路段。
核心提示
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升国省道干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韶关市从今年2月起部署开展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打响了全市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的“攻坚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韶关市公路路域环境“颜值”“气质”明显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将持续发力,全力打造成全省一处可复制、可借鉴的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样板工程。
国省道沿线环境整治及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韶关市多部门持续发力,成效明显:通过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公路基础设施,使公路通行更加顺畅;深入实施公路绿色生态提升工程,使公路环境更加优美;集中清理违法搭建、违法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使路域环境更加舒适;加大对违法超限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货运车辆的治理力度,使公路通行更加有序。
以上率下部门联动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并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找问题、解难题,凝聚整治路域环境的强大合力。
市国省道沿线整治办(市交通运输局)做好规划设计,各县(市、区)政府负起主体责任,围绕“为民、利民、便民”的治理理念,把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和市区扬尘整治、县城“439”、乡镇(镇街)“139”提升计划相结合。各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行动,对国省道沿线扬尘污染、非法修建的建筑物等进行联合整治,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整治局面,从根本上把整治工作从“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众志成城推进整治行动。
破立并举整体提升
从拆除国省道两侧的违法广告牌和违章建筑,到整治涉路乱象和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再到国省道管理养护提升,各县(市、区)交通、公路、公安、自然资源、住管等部门齐抓共管,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增加执法频率,重点查处和清理各类涉路违法行为。各县(市、区)以打造国省道示范路为抓手,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项界定属地,细化到乡镇街道、村居;逐项落实到单位、主管部门,通过“问诊把脉、对症下药”进行集中整治。同时,由“四套班子”担任路长制,由路长督促指导,促进各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全市已完成设置路长制标牌75块,管辖里程1485.11公里。随着一系列工作举措的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成效逐步显现,国省道沿线涉路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同志表示,群众受益是环境整治的终极目标,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破立并举,在完成国省道沿线公路乱象整治后,还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打造服务型公路。各地因地制宜选取与当地景色相宜的乔木、灌木等路树进行种植,截至目前,全市国省道沿线新增路树13.4万株,绿化后沿线环境优美协调。同时,探索建设国省道沿线休息区,进一步强化公路服务功能,让沿线百姓在环境治理中享受更多便利。目前,全市探索设置国省道沿线休息区、驿站20个,已建成11个,提高国省道干线管理整体服务水平。
常态长效奖优罚劣
为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市国省道沿线整治办牵头负责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的督导、考核,建立“比一比”工作平台,制定评分细则对全市示范路整治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比拼”加压,全市已完成23条、共307.664公里的示范路整治,通过打造样板路段带动其他国省道路段全面铺开。坚持“每周一暗访”,督促各县(市、区)直面问题,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已下发暗访巡查问题清单13批269处。同时,在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注重长效管理制度建设,将健全后期管理机制作为巩固整治成果的重要保障措施,形成乱停乱摆有人管、垃圾有人清,路烂有人补,做得好有奖,做得差要罚的长效机制。
浈江:优化路域环境提升城镇形象
浈江区坚持以优化路域环境、提升城镇形象为抓手,将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与市区面源扬尘污染治理相结合,同步谋划。该区投入270万元用于国省道平交道口建设,投入170余万元用于开展高速公路出口及连接线环境整治,以应急工程的方式开展犁市出口铣鸡坑大桥至浈江产业园汉鸿木业项目路段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同时,结合丹霞山新山门(南门、西南门)建设及环丹X796线整治工作,对良村出口附近公路两旁及绿化带绿化、美化。
武江:“全方位、多维度、全时段”推进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武江区高度重视,投入资金约2000余万元,大力推进整治行动,成效初显。
全方位整治。该区结合国省道沿线砂石场整治、高速公路两侧“小广告”专项整治,对公路两侧乱搭乱建、违章广告、路面修复等进行拆除或修复。
多维度整改。以市国省道沿线整治办暗访督导内容为抓手,联合各镇政府、区直相关部门对照整改内容,定人定责抓好落实整改。并建立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路长制,落实扬尘整治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扬尘防治措施。
全时段整顿。加大对国省道沿线扬尘治理工作的督导巡查,并组织交警、城管等职能部门错峰执法,重点对过往流体物料车辆是否有超限超载、带泥砂上路等污染路面行为进行检查,消灭扬尘源头。
曲江:“组合拳”开展扬尘治理
为推进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整治工作,曲江区多措并举,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助推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为破解运输车辆污染严重问题,曲江区想方设法使“脏路”变“洁路”。一是投入730万元建设国省道干线非现场执法监测点,目前已建设4个监测点,同时投入约80万元建设交通信息监控中心,在开展非现场执法的同时,将区内各货物源头企业车辆装载情况和城区各大型货车停车场车辆进出清洗情况的视频监控信息对接,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从源头到路面进行全面监控。二是投入约300万元在城区周边主要进城道路建设3处大型车辆洗车场,结合城区24小时执法工作,对所有过境入城车辆实施冲洗,切实减少公路扬尘污染现象。预计本月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乐昌:“三步走”破解整治难题
为确保整治效果,乐昌市集中力量,持续发力,采取“三步走”的方式推进整治工作开展,提升公路绿化规格和品质,目前,多条示范路已提档升级。
第一步实地调研。乐昌市各成员单位明确整治任务后,认真走访城区及重点乡镇,对国省道沿线“三场一铺”,废品收购站等涉路乱象建档制册,劝导相关群众自行拆除清理,对私开路口恢复原状。第二步联合行动。针对乱象“对症下药”。各职能部门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联合出击,累计拆除违章建构筑物483余处,整治砂石场37家,关停石灰窑3家;完成路口硬底化110处;补种路树25269株,铺设草皮16000㎡。第三步巩固效果。开展全方位宣传,让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加大巡查整治力度,对已平整路段采取硬底化美化绿化亮化的方式进行景观提升。
南雄:路长巡查群众参与
南雄市把国省道沿线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公路整体形象的重中之重,建立市镇两级“路长制”工作机制,并要求各路长每两周在南雄市委常委会上进行工作汇报,全力推进全市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
据悉,该市通过统筹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省财政专项债务资金,积极动员社会支持,鼓励商户自行对门前裸露地进行硬底化,消灭泥土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减少由此造成的扬尘污染,保障道路清洁。同时,对公路沿线施工工程进行重点监控,对发现的污染公路行为,立即与属地镇政府和运输源头单位进行联系对接,责令当事人清扫路面,并与当事人签订承诺书,确保污染路面行为不再发生。通过动员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仁化:典型示范,高标准推进工作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仁化县投入资金2350万元,大力开展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环丹沿线环境和丹霞山旅游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该县通过开展平交道口硬底化、“三场一铺”、涉路乱象、治理超限超载等整治以及绿化美化提升,道路沿线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提升。共完成166处环丹国省道公路平交口道路硬底化建设;取缔河沙销售堆放点15个;种植品种绿化树近2.9万株、花卉3.6万株,沿线绿化127.614公里。一系列大动作、硬措施让国道106线、省道246线仁化段环境换新颜。
该县国省道沿线整治办负责同志表示,仁化将继续高标准推进辖区其他路段的整治工作,坚决打好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攻坚战。
始兴:疏堵结合网格化管理
始兴县在抓好国省道沿线扬尘集中整治、切实治标的同时,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模式推进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
实行联职联责,设置国省道路长,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担任路长,明确管辖路段、责任人、整治任务等,责任到线到人,不留整治死角。其次实行联抓联管,抽调执法人员组建联合执法队伍,整治涉路乱象,实施破损路面修复以及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工程。第三实行联奖联罚。该县国省道沿线整治办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开展不力、措施不到位、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重点跟踪挂牌督办。
翁源:公路面貌日日新
为落实好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翁源县紧扣重点区域,点线面结合,县镇村共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攻坚战。
截至7月底,该县共拆除户外违章广告牌1645块;清理各类违法建筑物和其它设施633处;清理乱堆、停、摆放914处;完成全部国省道接农村公路交叉路口硬底化112处,同时探索建设公路综合服务区、临时停车区等,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化景观节点,构筑国省道生态长廊,打造公路沿线景观点。
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正围绕打造舒适美观公路,着力完善道路附属设施,目前已于国道220线建设完成青云驿站,国道106线官渡服务区已挂网抽取预算编制单位,通过建立休息驿站,使群众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交通服务。
新丰:以“路长制”助推“路长治”
新丰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综合治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全面推行“路长制”常态化管理,对突出的涉路乱象等难点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助推“路长治”取得实效。
实行路长责任制,夯实扬尘治理之基。各路段路长多次深入整治现场巡查督导和召开现场推进会,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治办法,积极与沿线各乡镇、各单位联动,用责任和担当发挥“路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完成对G105线甑洞大桥至龙江红绿灯路段,S347线梅坑镇张田村、虎掩至梅坑路段整治。一段时间以来,该县道路扬尘整治取得新成效,路域环境明显提升。
乳源:打造“畅安舒美”交通环境
乳源瑶族自治县围绕打造“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全力推进国省道沿线环境及扬尘治理工作。
为打造“和美瑶城”,该县结合路域环境整治和全域旅游交通工作,将整治推向纵深。一是抓两条示范路的整治和提升。目前已基本完成国道323线(南环路口至大富桥)和省道250线(桂头至G323线路口)的整治工作。二是紧抓县城路域环境治理。重点围绕南环路、县城五大出口景观提升等项目,通过完善相关市政配套设施,打造绿化景观等方式提升路域环境。三是抓旅游生态路提升。通过沿线绿植补种和“白+黑”工程改造提升项目,为丽宫国际旅游度假区、八一瑶族新村和乌石岭新村3个旅游景点打造3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生态路。
新闻推荐
书香致远:一场文化流韵的嘉年华 2019年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活动综述
昨日是2019年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活动的最后一天,在这场参与热情不降温的文化盛宴里,读者们在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寓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