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韶关市积极实施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奋力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笔者认为,韶关应该通过树立“三大意识”即生态意识、龙头意识、融入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为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树立生态意识,助力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韶关最大优势,生态优势为韶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
树立生态意识,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一方面要凝心聚力,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大力宣传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体现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尤其是与韶关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相近地区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成功经验。通过打造生态经济,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和文化并重,提升城市品质。以“三旧”改造和新城建设等硬件为载体,以微改造、文化旅游等软件为手段,塑造“善美韶关”城市形象,将生态之美与人文之善融为一体。
树立龙头意识,助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是韶关加快振兴发展、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关键所在。根据瑞典经济学家纲纳·缪达尔的经济极化效应理论,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产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内生动力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极化效应的关键在于培育、增强城市发展龙头的先进性,通过地区增长极本身所拥有的先进理念、产业、制度对生产要素产生强大吸引力,进而为辐射带动城市整体发展创造条件。
培育、增强韶关市发展龙头(中心城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要提升城市经济量级和城市能级。做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带动力,为形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同时,要提升城市功能的科学性。通过“东进、南拓、西融、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组团发展,形成在城市功能上分工合作、在产业结构上互相补充、在基础设施上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微观上要提升优质资源聚集度。在聚集创新发展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占据制高点,不断增强城市创新发展要素的“虹吸力”。
树立融入意识,助力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两大潮流的当下,韶关只有不断推进与大湾区在交通、产业、市场、理念等全方位对接,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的内生动力。
树立融入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广东省要求要统筹协调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两个文明”建设等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上述要求从国家和省的层面为韶关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明确指引。
树立融入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是一个旨在打造湾区经济的经济概念。湾区经济的特质决定了大湾区建设过程将会是一个不断迈向开放、创新、宜居和国际化的过程。韶关作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是大湾区拓展区城市群中的重要一员,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更要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更要善于运用参与者思维,避免陷入旁观者思维,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韶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机遇、重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站位决定高度,认识决定行动。“三大意识”具有先导作用,决定认识问题的高下、行动举措的成败。当前全市人民正在韶关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举全市之力奋力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在生态意识、龙头意识、融入意识上站得高、望得远,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韶关城市发展新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2019韶关马拉松赛开跑。为保障本届赛事的顺利举行,团市委组织招募来自市内1600余名青年“红袖章”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