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金奖奖杯。
仲恺四中合唱团从区赛、市赛、省赛、国赛这样一级级冲出重围,最终获得总决赛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刘建勤(左)、黄彩媚、黄晓瑾(右)三位音乐老师。
陈志敏
郭欣芸
李嫣
林雨欣
杨冬敏
杨佩琳
策划君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支以往不为人知的乡镇中学合唱团,近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总决赛中,击败全国强敌,斩获2金1银。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合唱团?日前,东时记者走进合唱团听听她们的故事。
日前,仲恺青少年宫第四中学(原沥林中学)合唱团,参加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总决赛中,击败全国强敌,斩获2金1银。2月24日,合唱团登上国家大剧院,表演获得大合唱金奖的作品《爱是我的眼睛》。
消息传来,不少人马上就想起一首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央视传统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被重新唤醒的诗歌 《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原因无它,苔藓长下低处,不如牡丹娇艳,花小如米粒,但凭自强的生命力,执着地像牡丹般,开放灿烂芳香,正如仲恺四中合唱团,虽是乡镇中学的合唱团,但自尊、自强、自信,也一样在高手如林的全国比赛中获得瞩目成就。其中,大合唱《爱是我的眼睛》荣获金奖,小合唱《希望之光》荣获银奖,林雨欣个人独唱 《Dreamitpossible》荣获金奖。
省赛获总决赛晋级卡曾因缺经费险不能成行
“抚摸你的微笑,我好像看到了光明……”2月26日上午,仲恺四中小小不足50㎡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音乐室里,传来了一首天籁之音演绎的《爱是我的眼睛》,这正是合唱团获奖大合唱金奖的作品,也是东时记者首次见到合唱团的成员们。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共计46人,全部都是女生;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成员来自7年级至9年级不等;这是一支自信又团结的队伍,她们的合唱清新隽永。穿着红色队服,人手至少一个奖杯的她们,刚刚参加完学校为他们举办的表彰大会,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仲恺四中合唱团是从区赛、市赛、省赛、国赛这样一级级冲出重围,最终站到中央音乐学院的比赛舞台。“在这之前,孩子们在区、市里拿了许多奖,但省级、全国级别的舞台,这次是第一次,也是一次都去了。”领队老师黄彩媚难掩骄傲,尤其是在深圳参加省赛时,评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她们获得了直入总决赛的晋级卡,众人兴奋不已,但老师们兴奋过后就担忧起来了,“我们合唱团学生就有46人,到北京吃、住、行的费用很庞大。”
因为经费,大家一度觉得压力实在太大,想打退堂鼓。校长潘东辉却力排众议,四处筹措经费。“我觉得,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很不容易,同学们坚持下来付出无数血汗,如今取得这样的成绩,如果不尽力去试一试的话,对学校以后开展文体艺术活动将是很大的杀伤力,打击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潘东辉不忍放弃大家追求艺术的梦想,认为如果成行,对同学们的一生必将产生很大影响,他决定,创造一切机会给孩子们圆梦。
于是,潘东辉厚着脸皮四处筹措资金,他跟商会说,跟企业说,跟政府说,跟上级说,逢人便说学校合唱团赢得了一次与全国高手PK的机会。所幸,大家伙一听都很支持,愿意为同学们成长创造条件,于是沥林商会赞助3万元,桥胜集团赞助6.8万元,沥林镇政府赞助2.8万元,仲恺区宣教文卫办赞助5万元……多方支持下,合唱团进京参赛得以成行。
赛前获教授培训 队员紧张僵硬如石头
进到中央音乐学院,大家如同刘姥姥入大观园,新奇感有之,向往情更甚。“舞台很大,很专业,回声效果很棒,感觉自己的声音更好听。”9年级的杨冬梅如是说道。
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总决赛规格高,在比赛前一天,主办方还安排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给参赛者进行培训。首次见到这样的大场面,同学们难免拘谨,放不开。“培训时我们站在舞台上唱,下来后,老师说我们是石头。”9年级的杨冬敏说道,话音刚落,同为9年级的李嫣接过话茬,“我当时手都出汗了,一站上去脚就瞬间麻了。”
“当时他们太拘谨了,唱歌时音是准了,但都放不开来唱,情绪没出来,感情没进去,脸都是板着的,笑都没有一个。”黄彩媚说,平时唱歌李嫣、郭欣芸是表情很好的,但当天也一点表情都没有,所以她们一下台就被说是“石头”,回到酒店大训一顿。
为什么这么紧张呢?“台下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授,那么专家都在看着你呢。”李嫣一说出口,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笑了。“直到晚上听了 "解放天性"的讲座,我们就深有感触,老师也说不要想那么多,就正常发挥就好了,后来站在比赛舞台上,我们就更享受唱歌了。”9年级的陈志敏说道。
获独唱金奖先偷着乐怕影响大家第二天比赛
林雨欣还参加了独唱比赛,因她是2005年出生的,赛制根据年龄划分,她被划到小学C组,与全国各省市赛区中脱颖而出的182名选手同台PK,她比赛的歌曲是一首英文歌《Dreamitpossible》,一举赢得了所在小组的独唱金奖。
然而,不说不知道,比赛前一晚她还没有找到感觉,唱到副歌时总是放不开,还是习惯用合唱的方法去唱独唱。3位音乐老师黄彩媚、刘建勤、黄晓瑾却很淡定,并没有给她任何压力,“我们一直都觉得,能一路杀入总决赛,来到北京参赛就很棒了,所以不给她们压力的。”刘建勤说道。
直到比赛前半小时,林雨欣在洗手间边洗脸边练歌,也许是洗手间空旷回声响,林雨欣唱着唱着转了用真声来唱,这有点不同,老师也曾经给过她评价这样也可以,她便又试了试,感觉对了,这才找到感觉,然后就上台比赛了。但候场上台前,她听到排在她前面的52号选手的歌声,“真的是很厉害的选手啊,但我想起老师说的,只要自己唱得好,不用担心太多,也没想过拿奖,就想着好好唱。”
比赛结果是半夜12时出来的,当时黄彩媚一直在刷网站上的消息,当看到金奖名单时,她高兴得拿手机的手都在抖,马上要告诉林雨欣时,林雨欣已经截图发给了她。因为第二天就是合唱比赛,黄彩媚不敢继续跟她说,怕越说越兴奋影响睡觉,也不敢发到群里,怕影响大家休息,偷着乐一会就赶紧叫林雨欣睡觉。“我开心到睡不着,到1时许才睡着的。”黄彩媚说,第二天一早7时,大家集合时才告知了这一消息,并鼓励孩子们,只要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什么奖项的没必要去想。于是第二天,她们的大合唱战胜了100多支队伍,拿下了金奖。
报小合唱本为积累经验练了1个月获全国银奖
跟大合唱不同,小合唱的人数没那么多。黄彩媚回忆,之所以报名小合唱,纯粹是为了让孩子多个机会锻炼,积累经验,从来没有过拿奖的想法。那时黄彩媚负责大合唱的指挥和打磨之前排练的成果,刘建勤负责钢琴伴奏,小合唱实在不够人来指导,黄彩媚于是问尚在产假中的黄晓瑾老师,是否愿意回来带一带孩子们。因为,全校仅有她们3位音乐老师。
黄晓瑾主要教导孩子们声乐,小合唱要重新拉队伍练习,非她莫属。她一口答应,给孩子戒奶,重返岗位,匆匆练了1个月就开始上台比赛。为了拿好的成绩,合唱团全体成员在今年春节期间都在排练,就这样,在整个合唱团全力以赴的努力下,小合唱也从区赛一路突围,进入全国总决赛,并出人意料地拿下了银奖的佳绩。
获奖后的第二天,2月24日,合唱团获邀到国家大剧院表演大合唱得奖作品 《爱是我的眼睛》,“这个舞台是全国音乐人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大家激动得不得了。”黄彩媚说,“有种很神圣的感觉,很兴奋。”陈志敏说,以至于表演完后,大家还是很兴奋,直到坐上高铁返惠,还觉得像是做了一场很美的梦,“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优秀队员风采
●杨冬敏:学音乐的决定很坚定
年级:9年级
未来规划:考取音乐专业院校
杨冬敏从小就对喜欢音乐,听到歌就又跳又唱,哪怕别人在旁边,她也常会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至今家里的音乐光碟成堆。家里人知道她喜欢音乐,尽管9年级学业较重,有时有优秀的音乐节目还会带着她看,像电视节目《歌手》,就是父亲带着她看的,也让她知道原来还有JessieJ这样音域这么宽的声音。提到未来,杨冬敏坚定信念,“我不打算放弃了,这就是我的梦想。”她决定走专业的音乐路线,目前先好好努力,考取个好的高中,以后就读音乐专业院校。
●李嫣:比赛就是凭实力说话
年级:9年级
未来规划:把音乐作为兴趣坚持下去
“声音是很神奇的东西,不开心的时候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心情会很舒服。”李嫣说,这次从参加比赛到取得成绩,自己感觉很不可思议,毕竟农村孩子很难跟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的孩子相比,起点都完全不对等。“人家很小就接受专业音乐教育,我们是进了初中才开始,所以走到现在很不容易。”
这次亲身与全国强敌比赛也让她明白了一点,比赛就是凭实力说话,“并不会因为你是大城市的孩子就让你优先。”对于未来,李嫣称并没有想太多,打算把音乐当兴趣爱好坚持下去,活到老学到老。
●林雨欣:学一个月就开始独唱
年级:8年级
未来规划:想考音乐院校
林雨欣是天赋型选手,从小就喜欢唱歌,但在初中前,从来没有人注意或称赞过她的声音。记得初一时,一上音乐课,习惯观察挑选好苗子的黄彩媚一下子就发现了林雨欣,“音准强,节奏好,音色好,当时就问她有没有兴趣来合唱团。”于是,林雨欣就在老师的盛邀下入团,于是她得以系统地学习音乐,学了一个月就开始作为独唱参加学校的活动。
独唱跟合唱不同,没有同伴可以依靠,林雨欣心理压力有点大,但她称自己“一直很淡定,因为从来没想过得奖”。这次总算不负众望,一举拿大合唱、小合唱和独唱3个奖杯。对于未来,她还想继续在音乐专业深造,考取音乐院校。
●陈志敏:随身带书本一有空就学习
年级:9年级
未来规划:先考上个好高中
陈志敏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与林雨欣一进学校就被挖掘不同,陈志敏初一第一次参加合唱团选拔时被刷了下来,她随后把重心放到文化课学习上,第二学期一听说合唱团要招人,就赶紧报名,默默练习许久。
在刘建勤老师眼中,陈志敏是一个全面发展,又特别勤快自律的同学。她文化科目成绩好,同时又是学校合唱团、舞蹈班、古筝班的学员,即使这次参加比赛,时间很紧,又刚好在春节假期,她仍随身带上书本,一空闲下来就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好,父母希望她把艺术当作兴趣爱好发展,但当女儿获得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父亲还是二话不说马上支持。对于未来,陈志敏说先好好学习,考上个好的高中再说。
●郭欣芸:父母从反对到大力支持
年级:9年级
未来规划:唱好听的歌
郭欣芸从小学4年级上音乐课时就喜欢上音乐,但与陈志敏一样,郭欣芸进入合唱团遭遇一些波折,“之前不知道要考试,一直吃泡面,导致喉咙痛,唱到高音唱不上去,第一次就被刷了下来。”伤心难过了许久。
唱歌不仅为郭欣芸打开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还因为决定以后学音乐,需要文化考试也达标才有机会,这也让她学习文化知识更用功。“她的父母原来是最反对的,后来发现,唱着唱着,文化学习也更用功了,现在变成了最支持我们的家长。”黄彩媚说,知道孩子很想学音乐后,她的父母还主动去了解高中特长生招生要求,并在去年开始买了钢琴。
这次到北京参加比赛,她的父母可激动了,回老家遇到人就炫耀“我女儿要进北京参加比赛”。郭欣芸的偶像是韩红,她深深记得第一次听《青藏高原》时的心情,“就是想以后自己也唱这样好听的歌,以后就好好学习,争取有天实现梦想。”
●杨佩琳:合唱团里的大管家
年级:8年级
未来规划:还没考虑到那么长远
见到记者,杨佩琳有点腼腆,文文静静的样子。她很喜欢学校的艺术团,在这里,她被挖掘了唱歌和主持的天赋,虽然私下不怎么爱说话,但一站到舞台上就光芒四射。刘建勤形容她,是合唱团里的“大管家”,勤奋又懂事,每次排练都提前到,到练习室后,如果老师还没来,别人可能聊天,她却会自己练习。
杨佩琳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带着她和弟弟谋生,兴许这就是让她比同龄人更努力更懂事的原因吧。对于未来,她称自己先好好学习,还没考虑到那么长远。
声音老师说:惟一的音响就是我们的嗓子
“我们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上初中进了合唱团后才开始学五线谱的,可以说是零基础学起。”黄彩媚在仲恺四中已工作了整整24年,刘建勤是2007年入校教学,该学校的艺术团就是在她们俩的手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记得,2009年3月,学校成立了艺术团,设合唱、舞蹈、古筝和朗诵四门课程。“我们是乡村的学校,硬件比不得城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艺术团成立时设合唱团的原因,我们没有音响,惟一的音响就是我们的嗓子。”黄彩媚说。
校长说:尝到了艺术和德育融合的甜头
仲恺四中位于沥林镇,受地缘关系影响,有2/3都是外来工子女的孩子。学校觉得,孩子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社团活动常规化,可以让孩子们多一些追求。
“他们很多在艺术领域都是零基础,但没关系,老师先引进门,他们在懵懵懂懂中学习,从中感受到快乐就会慢慢产生好感,再到喜欢甚至爱上这门艺术,然后就能追随本心去学习,成为自己的特长或兴趣。”潘东辉称,学校前任校长曾庆发现,社团活动开展后,同学们找到张扬个性的舞台,也推动了在思想品德、意志、文化学习等方面的提升,学校尝到甜头,于是大力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他上任后,决定继续走艺术和德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接下来我们将保护好孩子们热爱艺术的热情,扩大社团队伍,建立机制,把艺术团打造成校园素质教育的精品品牌。”
孩子们说:谁说农村孩子不如城市
黄彩媚称,合唱团全团如今共60多人,全部都是上初中后才开始系统正式地学习音乐,全部都是零基础学习。“小学时都只是跟着老师学唱歌,上初一才知道五线谱。”李嫣称,这次参赛获奖,让大家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谁说我们农村的孩子不如城市的孩子。”
对话:
这支合唱团清一色女生
《东江时报》:合唱团为什么没有男孩子?
黄彩媚:初中阶段,孩子们都处于变声期,但男孩子比女孩子明显很多,所以只有女生。
《东江时报》: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去北京,有没有去哪里玩?
黄彩媚:时间很紧凑,培训、听讲座,练习,比赛,根本没有闲余时间,但难得进趟京,总得体验下当地特色的东西吧,于是带她们吃了顿烤鸭。
《东江时报》:第一次进中央音乐学院是怎么感受?
陈志敏:很神圣的感觉。
林雨欣:很专业。
杨冬敏:很高大上,回声很棒,感觉自己的声音被打造得很棒。
《东江时报》:平时练习会有什么禁忌食物吗?
郭欣芸:辣椒之类的少吃。
杨冬敏:我倒觉得吃了后更能开声。
黄晓瑾: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比赛期间,不敢让他们吃刺激的食物,因为北京也比较干燥,就让她们多喝水,吃水果。A06/07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A06/07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新闻推荐
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该怎么办? 温州房屋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本报采集日前,温州房屋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温州并非孤例,全国有多地出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