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肖莎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天军
记者4日获悉,5月31日,深圳华大海洋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海洋”)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培育的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和青虾“太湖2号”正式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的官方认定,在水产种业发展论坛上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
“鲃优1号”:鱼刺减少78.5%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是以2004年采自盘龙江上游牧羊河的野生滇池金线鲃50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肌间刺弱化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滇池金线鲃相比,24月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20.5%,体重平均提高37.0%;肌间刺简化弱化,分支分叉等复杂刺形的肌间刺占比平均减少78.5%。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10-25℃淡水水体中养殖。
“太湖2号”:青虾增重17.2%
青虾“太湖2号”是以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浦科学试验基地繁育的1300千克杂交青虾“太湖1号”(GS-02-002-2008)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杂交青虾“太湖1号”相比,体重平均提高17.2%。适宜在我国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从生命源头解决退化问题
华大海洋一直以来致力于种、育、养、加、贸五大业务领域一体化发展,种即种质资源大样本、大数据收集,育即利用水产育种、分子育种及精准育种核心技术体系培育更优良的新品种。育种模块的意义,正是从生命源头解决生物种质退化问题,并实现生物种质优、质量好的可控过程。
以滇池金线鲃为例,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是仅产于滇池流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种入侵、水体污染、生境丧失、过度捕捞等原因,在滇池湖体已逐渐消失。华大海洋在种源上的不懈研发,不仅仅能让该品种在体重、体长等品质质量上得到了全面优化和提升,让养殖过程更可控,还能从种源上对该品种加以保护,让该品种能脱离濒危困境的同时,更让其富有经济和营养价值。
新闻推荐
由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和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共同发起的“双城记——深圳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联展”4月15日下午在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