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李迩
携程网再次被监管部门重点点名了。6月5日,上海市工商局发布了互联网广告风险警示,称携程网的广告监测违法率0.45%,高于网络媒体平均违法率约25%,其中严重违法数占网络媒体严重违法总量的46%。毫无疑问,这样的数据,狠狠地扇了正在重塑形象的携程网一巴掌。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商,携程最近可谓各种麻烦缠身,屡屡被监管部门和媒体点名。为挽回形象,其CEO孙洁专程到深圳,向消费者鞠躬道歉。我们不能说携程没有诚意,可往往是携程表达出足够的歉意之后,新的问题又会爆发出来。表面上看,很多人将其负面新闻不断,坏孩子形象归结于携程公关不行,但事实上携程所面临的深层问题是市值管理问题,在美国上市后,市值管理给携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都要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做市值管理,携程也不例外。作为中概股,它必须要与不断涌现的新锐互联网企业相比,以确保其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合理的估值。但就携程而言,它达到这个规模之后,其在中国线上旅游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不可能突飞猛进地成长了,只能小幅提高自己占有率。而更让携程焦虑的是,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BAT大佬们也加大了对这个市场的蚕食,背靠大树的美团、飞猪,携资本而来,气势汹汹,都将成为携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可以说,作为中国第一代最成功垂直互联网网站,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第一波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消耗殆尽,第二波因线上线下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息流红利也不复存在,互联网已经从一种优势业态,回归到正常的产业分工了。丧失了高速发展的外部动能之后,携程自然也就和很多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一样,陷入到“中年危机”,陷入到增长陷阱中。一边是企业发展的“中年危机”,另一边是市值管理的巨大压力,两者的叠加效应,让携程打打擦边球、游走到法律边缘地带成为常态。
事实上,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携程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就必须始终按照一个高增长的电商来提供业绩,以支撑自己的估值。在这种情况下,既然上市给携程的业务造成了这么大的困扰,那么是否还应该继续在美国上市就值得商榷了。其实,携程自己的高管也曾经表示,上市后的市值管理,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每个季度都要交成绩单,都要有高于同业的成长性。这种压力的传导,直接就带来很多负面行为和负面决策,这也是为什么携程被监管部门频频点名的原因所在。
既然如此,那何不像360一样回归A股呢?你不认可我的价值,我要么是退市,要么就是回归国内。退市自然是不可能的,而携程在国内有如此高的知名度,有如此大的市场占有率,为什么不回归呢?回归国内绝对是个独角兽,也必然会得到国内资本市场很好地认可。携程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也将决定了国内投资者,不必看其每个季度的报表来决策自己的投资行为,来决定这个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企业自然也不必为每个季度的报表焦虑,不会为了短期利益去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共同的市场文化与认识,可以让市场给企业更多的机会与包容,让企业更关注长远发展。
携程要摆脱“坏孩子”的形象,或许回归A股,关注长久持续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闻推荐
漫画:冯大美■深圳特区报记者任琦通讯员罗文潮廖建凡【我该怎么办】纪委监委新进选调人员小宋与同事老李通过前期大量谈...